向死而生,探寻生命真谛
作者: 付奎树“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读罢《我与地坛》,我愈发觉得这是一篇承载生命力量与希望的文章,蕴含深刻的道理。
身临苦海,危卧病榻,对于史铁生来说是无尽的折磨。命运对他露出了狰狞的獠牙,苦难欺身而上,他在最狂妄的年纪,忽地残废了双腿,与之失去了的是可以飞翔的翅膀。史铁生本想在这风华正茂的年纪大展宏图,但命运却对他开了天大的玩笑。迷茫、痛苦几乎将他击溃,他曾一度全心求死,尝试自杀无果。在这样一个下午,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西沉而去,满园弥漫着沉静的光芒,摇着轮椅,史铁生走进了地坛寻找内心的平静,开始了他与地坛宿命般的缘分。
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在一抹生的希望中,他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选择以处之泰然的态度来报复命运的凌辱;在一次次徘徊中,他明白爱是生命的本质密码;在时光静寂之处,他看见了人生出路。在与地坛天天相伴的如光似水的日子里,他们共同赞唱生命的欢歌,一同领悟和思考生命的永恒。
可以说史铁生与地坛的相遇,铸就了他丰富深刻的情怀。
人们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几乎所有不幸的事降临在史铁生母亲身上,她加倍地体验了儿子的不幸,为他的一举一动担惊受怕,满腹愁绪却默默忍受。这位母亲有着坚韧的灵魂,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安抚着史铁生的愤怒与悲痛,保护儿子内心希望的火种,却独自承担着生活的重任。母亲的离开让史铁生心神恍惚,母亲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毫不张扬的爱让他经年难忘,刻在记忆笔端。
念化成了风,吹落了叶,叶弃了枝,化为了土,守护了根。母亲的爱无言而尊贵,平凡却伟大。
命运以其冰冷的面孔与年轻的史铁生相遇,热烈的赤子之心在浮躁的世界里托起沉静之美,在喧嚣人世间静候理想之梦。我始终相信生命是最有力量的,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是伟大的。
向死而生,于不屈中获得骄傲,于苦难中提取幸福,于虚无中创造意义,为生命本身而活,才能活出生命的真谛。
【山东武城县第二中学】
◆点评
对学生而言,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最难处不在语言的障碍,不在理论的艰深,而是缺少一份生命的经历,缺少一份感同身受。作者能从作品中试图去理解,去表达出他所能读到的对生与死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已实属难得。
(指导老师:杜宝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