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

作者: 张荣谦

文学意蕴,即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境界和深切感悟。文学意蕴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有革命意蕴、进步意蕴等个性化意蕴,经典意蕴、时代意蕴等相对性意蕴,比喻意蕴、象征意蕴等修辞性意蕴。这些独特而丰富的意蕴,无不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并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一、丰富意蕴的审美鉴赏

1.个性化意蕴的主题定向

题材为主题服务,文学作品的个性化意蕴最终必然导向主题,归属于主题内涵,从而实现主题内涵丰富性和个性化的完美统一。如《沁园春·长沙》中,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交织纵横,跌宕在“青春激扬”的主题内涵中,革命意蕴个性之美张扬恣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逼仄而来,和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雄强之力的狂飙突进一脉相承,“青春激扬”的主题内涵再获扩充,进步意蕴个性之美狂放不羁。审美鉴赏此类意蕴时要注意从主题角度以志推意,定向理解和把握。

【示例】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宋〕文 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皆以画眉鸟为描写对象,但主题不尽相同。“不及林间自在啼”表达脱锁归隐之志,“如在千岩万壑中”表达闲适自得之意。由此定向,第一首诗中“百啭随意”的“自在”和“山树高低”的“林间”是多么让人向往,而“锁向金笼”的“听啼”又是多么的不近人情。挣脱羁绊的抗争心和回归本性的自由心双重意蕴的叠加融合,画眉鸟役心而又役形。第二首诗中“闲窗好风”的“初听”之娱和“事简人散”的“公庭”之适,无不透露着“声”遂人意、飞越“千岩万壑”的一身轻松。诗人高洁出尘的雅致、闲散淡泊的释然、虚怀若谷的包举,多重意蕴熔铸于一炉,画眉禽入心而不役形。前者托物言志,后者对比衬托,二者意蕴之美个性分明。

2.相对性意蕴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文学作品中首先感知的都是其表面意蕴,而作品通过意象、形象传达出的特定意义,则是更深层次的意蕴,如此便构成丰富的意蕴空间。这二者的意蕴就是相对的。如果从时间线进行考量,则又可以分为经典意蕴和时代意蕴。具体来说,经典意蕴就是传承自经典作品中的传统文化意蕴,是独成一体的意义世界。时代意蕴是指内蕴于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价值内涵,是文学作品对主流思想的深切观照和聚焦表达。二者的和谐统一,正是构成意蕴丰富性的坚实基础。审美鉴赏此类意蕴时要注意对比和联系,既分析语言的传统文化意义,又分析主题的时代化表达。

【示例】

苦 笋

◎〔宋〕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笋在传统经典中自具“苦”的意蕴,食笋更有崇尚端正清廉、贤德正直的意味。再结合诗作内容具体分析,苦笋与魏征的相似之处首先在于,苦笋口感苦涩、后味寡淡,让人不喜,正如魏征犯颜直谏,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其次在于苦笋耿介、有节,与生俱来,这与魏征人格耿直、方正、高洁、秉性不改如出一辙。此可谓《苦笋》一诗经典意蕴的丰富表现。而从时代意义上讲,苦笋又被作者赋予了“媚妩之才”的意蕴,苦笋养成不易,多受风雨磨砺,这与魏征能够成长为股肱之臣,无惧君威如虎品性一致;苦笋虽苦,儿童爱之,魏征虽耿,太宗爱之,爱虽有别,理实共通。

3.修辞性意蕴的新奇含蓄

修辞性意蕴主要是指比喻的新奇意蕴和象征的含蓄意蕴。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比喻和象征都属于认知隐喻学的范畴,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去理解并体验另一类事物,可以使我们获得认识事物的新视角。比喻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往往与象征联姻,以突出某种特点、显露情感、揭示道理、增加趣味,或者创造富有想象力的意境,以达到隐含意义或抽象意义的形象化表达的目的,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使读者产生联想和引发共鸣,从而收到丰富表达层次和加强艺术深度的效果。审美鉴赏此类意蕴时要注意紧扣修辞特点,有机联系,多重分析。

【示例】

赠别郑炼赴襄阳

◎〔唐〕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颈联写峨眉、岘首两座山,不仅有代指之意,亦含有隐喻之意,诗人和友人就像这两座山,从此天高地阔,人各一方,从中表达出相望不得见的距离感,生动新奇地化抽象为具体,浸润无奈离别的唏嘘真情。“峨眉晚”写天色薄暮诗人却不肯离去,充满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象征着诗人失去了生活依靠的衰境,不尽别后落寞;“岘首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象征着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理想目的地,表达无限前程祝愿,而实则郑炼是因为失去职务才返回襄阳,含蓄地体现出诗人对友人付出的厚爱。

二、语言表达特殊方式的审美鉴赏

一部经典佳作的丰富蕴涵,必须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富有魅力地呈现其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如《沁园春·长沙》,运用意象抒发感情,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百合花》和《哦,香雪》,叙事抒情塑造典型,细节传神感人至深,形象刻画入木三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创新形式突出表述,时代情境氤氲多彩,内涵形式完美统一;《红烛》,化用古典赋予新义,感叹词语回环使用,长短句式节奏错落;《峨日朵雪峰之侧》和《致云雀》,想象奇特境界开阔,修辞手法大胆灵活,运用象征深刻蕴藉。审美鉴赏此类特殊表达时要注意通过意象、形象、景象来感知作品的情感逻辑,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艺术形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细致分析。

【示例】

龙·马·酒神颂(节选)

◎沈家庄

盘旋呵 盘旋

仿佛 精卫衔着枯枝追逐夸父

翻滚呵 翻滚

仿佛 愚公劈开大山效法盘古

龙如马,马如龙

龙马从河图洛书的漩涡里跃出

龙与马的组合大写的图腾——

震烁洪荒,辉煌日出

龙马唤来的雨水染绿——

青青的岛屿和太行山的鸿图

龙马唤来的信风吹红——

大洋彼岸的枫叶怡情着秋光悦目

是谁?云聚起万千龙马

前赴后继,如火如荼……

是谁?开启人类史上的海航

壮游天地,纵横今古……

诗作采用西方史诗的无韵长句,吸收象征派在语言、节奏等方面的自由不羁、奔腾跳跃等表现手法,又有现代美的新鲜跳跃:情景交融、构图洗练、节奏跳跃、语言瑰奇。作者以强烈的崇拜情绪,将经典的龙马精神和对光明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呼唤,熔炼成一个阔大无比的艺术世界,既有古典美的和谐意蕴,又有抚今追昔、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怀。鲜明独特的个性,崇高沉郁的诗风,恢弘的气魄,深邃的意境,瑰丽的形象,明快的诗句,传达出一种自然洒脱、质朴隽永的气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