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皮带用了近20年,他却捐出1500万

一生清贫、省吃俭用,却为家乡捐出千万,这种强烈的反差,这种纯粹的利他心,让人肃然起敬。捐助对于姚宝熙老人来说,是回报乡梓的责任,是浓浓乡情的表达。年轻时,姚老在上海工作,得知兰溪要成立慈善总会,他二话没说就拿出几乎当时所有的积蓄,捐赠了60万元。这是第一次捐助,他没有犹豫,背后是对做好事的坚定和果断,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执着与信念。

对待自己,他是“小气”的,鞋子是20元一双的布鞋,衣服也是隔好几年才买一件,一根皮带用了近20年;但对待他人,他是大气的、奢侈的,“挥金如土”,毫不犹豫。之后他化名“木寸”,继续为兰溪市老年宫建设捐款三百多万元,设立“木寸”助学专项资金,出资修建公共文化礼堂姚氏家庙等。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姚宝熙曾说,小时候家境贫困,是乡亲们资助他完成了学业,“愿意把积蓄都拿出来,为家乡做些敬老助学的公益事业。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总归是要报恩的”。因为自己吃过苦、受过累,更明白生活的不易,更了解普通人的艰辛。他忘不了在最难的时候,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所以他觉得自己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去帮助别人,去回报社会。

(摘编自“极目新闻”2024年6月19日)

◆素材解读

1.奉献精神。姚宝熙老人一根皮带用了近20年,却为家乡捐出了1500万。他心怀感恩,情系桑梓,他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他一生的坚守,成就了他被后人铭记的精神丰碑。

2.大爱无疆。世界难免会有破破烂烂,总有人在缝缝补补。可能是上坡时帮他人推一把车,可能是暴雨时把车上的伞送给路边正淋雨的人,可能是面对他人气馁时一句鼓励的话语。涓滴见沧海,人格的力量也就藏在这些细枝末节中。

◆适用话题

但行好事 奉献精神 回报家乡 大爱无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