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疏结合实现“人机共舞”
作者: 黄骥面对AI浪潮,应该与时俱进、拥抱变化,也需要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应用不等于滥用。合理善用,才能实现“人机共舞”。对学术写作而言,AI理应是“助手”,而非“替身”,更不应沦为学术不端的“帮凶”。
有鉴于此,对论文写作使用AI应该加强监管,采取有堵有疏的平衡之道。有学者建言,学生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追求“可解释性”,比如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不能是任凭AI随机生成的东西,而是学生经过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结果。一些高校和期刊规定AI生成内容在学术作品中的比例上限,反对完全依靠AI来确定写作思路、完成作品关键部分。这些具体要求,在清晰厘定AI学术写作边界方面不失为有益探索。在严禁代写、堵住风险的基础上着力规范应用,体现了平衡包容、精准治理的思维,有利于兼顾发展和安全、活力与秩序。
当前,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机交互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人机共舞”不断涌现更多可能性,新的规则和范式理应未雨绸缪。相信,在堵疏结合、完善规范的思路下,“AI向善、学术向好”的良性循环将得以形成。“人”的领舞和“机”的伴舞,将会更加和谐、更为精彩。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9日)
上一篇:
人是AI的尺度
下一篇:
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