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作者: 王博

通讯、报告文学、时评等纪实性作品,往往会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格、精神面貌等。所以,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要特别关注事件的叙写。

1.关注事件背景,关心人物所处的环境

事件背景就是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能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助推”作用。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开头的环境描写:“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特别突出强调了时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在别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的时候,袁隆平已经开始科学研究了,表现出袁隆平的辛劳钻研;春节期间,下着小雨的湖南,应该是寒冷的,从文章平淡的语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于袁隆平来说这只是常态。社会环境是人物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等的总和,在新闻当中主要体现在人物所处的各种人际关系。新闻常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直接说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或通过其他人物的所作所为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如《“探界者”钟扬》里,选取了钟扬的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等等这些与钟扬有着不同社会关系的人物对钟扬的评价,为我们全方位展现了钟扬的形象。

2.关注事件细节,关心人物一举一动

事件细节包括人物细微的言行举止和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小情节。细节之处见精神,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特写的细节窥见人物表面行为下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心灵世界。如《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写张秉贵看到女顾客抱着的孩子哭闹,就“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等到这位顾客买糖时,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还嘱咐道:“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他的服务周到细心,可以用体贴入微来形容,从这些细小的动作和平常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火一样的热心肠。

3.关注情节设计,关心人物内在品质

新闻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叙事手法来表现人物,如衬托、悬念、反转等。如《“探界者”钟扬》里,写钟扬采集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有力地衬托出钟扬为了钟爱的科研事业不畏艰辛的品质。有时用情节上的反差来表现人物,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里写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这熟练精干、一气呵成的动作俨然是一个老农民,而他实际上的身份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因此人们送了他“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借助反差凸显袁隆平扎根泥土的品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