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清晰,辩证统一
作者: 李春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破就有立,二者相反相成。
有人说:做事情应破旧立新,要想有所建树,先要进行破坏,先破除陈旧的,才能建立新兴的。
也有人说:做事情应稳中求进,要想破除桎梏,先要建立根基,只有根基稳固,才能再图其他。
请结合上面的认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破立相生,稳中求进
◎汪丽平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所构成的。”破与立,犹如天地之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是一对矛盾的兄弟,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戏剧。破,代表着破旧立新、勇于突破;立,则意味着建立根基、稳中求进。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前行。(开篇以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来类比引入观点,并运用比喻论证,辩证统一。)
有人主张破旧立新,认为只有敢于打破旧有的束缚和桎梏,才能开辟出新的天地,实现真正的进步。这种观念在某些情况下是正确的。例如,在科学领域,科学家们常常需要打破旧有的理论框架,才能发现新的科学规律,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瑞典古生物学家雅尔维克曾用多年时间研究得出结论:总鳍鱼类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祖先。这个观点一度被视为权威结论写进教科书。然而,他的学生、中国科学家张弥曼在用化石连续磨片方法还原“杨氏鱼”后发现:老师错了。张弥曼的勇于破旧,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推动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进入新阶段。又如,在社会变革中,只有勇于打破旧的制度和观念,才能建立起更加公平、更加和谐的社会。党和政府现在刀刃向内的改革,就是破旧立新的直接体现。因此,破旧立新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从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举例论证破旧立新的必要性。)
然而,也有人主张稳中求进,认为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建立稳固的根基,再谋求其他。这种观念同样有其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没有稳固的基础,就很难应对这些挑战,更不用说实现进步了。从历史来看,在中国古代,不少变法改革采取了“先立后破”的策略。如北宋王安石变法,他在推行新法之前,首先设立了一些新的管理机构和政策,以确保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然后再逐步废除旧有的不合时宜的法律和制度。因此,在追求破旧立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稳扎稳打,确保自己的根基稳固。(运用举例论证,说明“破旧立新”需要“稳中求进”。)
那么,如何才能在破与立之间找到平衡点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应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来制定合适的策略。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在破与立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就可能会陷入僵化和固执的境地。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好奇,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道理论证,阐明如何把握破与立的平衡。)
综上所述,破与立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过程。在追求进步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当我们既能够勇于破旧立新,又能够稳中求进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推动社会的进步。(最后总结,照应标题,呼应开头。)
【湖北崇阳县第一中学】
技法提纯
这篇作文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有:
一、论点清晰,辩证统一
标题“破立相生,稳中求进”简洁明确,一目了然。开篇引用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来类比破与立的对立统一关系;然后用两个段落论证“破旧立新”“稳中求进”的合理性;接着指出要在破与立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后加以总结。
二、论述纵深,逻辑自洽
全文论述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先论述“破旧立新”“稳中求进”的合理性,再指出合理运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在于我们要实现怎样的目标,根据目标坚定信念来制定策略,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最终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推动社会的进步。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好的人生,能讲究,也能将就。能讲究也能将就,在哪里都是桃花源。人生很贵,值得讲究。追求理想,不妨将就现实,不要止步不前。
上述关于“讲究”与“将就”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则思辨型作文题。要写好这次的作文,我们需要充分分析和理解文题所供材料。
首先,确定论述核心。结合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写作要求中的方向引领,不难发现除了“讲究”与“将就”这两个关键词外,“桃花源”“人生很贵”“追求理想”这些词语都暗示了另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最好的人生”。其中的“桃花源”在这里不是隐逸、清闲、避世的代名词,而是理想价值实现后的美好境界的形象化描述。由此可见,文题想让我们讨论的是“讲究和将就”与人生的关系。
其次,把握关键词含义。由“桃花源”“人生很贵”“追求理想”这些词语可以推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最好的人生”。那么,材料中的“讲究”就不是指讲究享受、讲究舒适生活,而是指追求人生理想时展现的心怀热爱、坚定职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同样,“将就”也不是得过且过、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意思,而是追求人生理想时展现的乐观豁达、处变不惊的态度和灵活变通、沉潜蓄力的智慧和策略。
最后,梳理关键词关系。“讲究”和“将就”,貌似对立,实则统一,从命题意图看,材料是想引领青年学生要崇尚“讲究”,拥有最好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的路上困难重重,心有“讲究”之追求,定能将前行路上的一切不如意克服。而一时一地的“将就”是为了更好的“讲究”,我们要“将就”统一到“讲究”之下,使其成为“讲究”的高级智慧、有效策略。这样论述时就不会对两个概念平均用笔了,更不会认为先讲究、后将就了。这才是具有思辨意味的对立统一。
【杜宝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