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新闻

作者: 董新明 许宏明

导 语

新闻作为重要的实用性文本,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新闻时,要把语文经验与生活经验关联起来,从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提升阅读审美体验。

作品选读

【选段一】

修起一座桥,搭好“珍珠链”

◎杨颜菲

守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风景优美、位置好,欧山村却长期吃不上“旅游饭”。这是为何?

还得从一条路、一座桥说起。

2009年通车的仙女湖环湖公路犹如一串珍珠链,将仙女湖景区、仙女谷等多个景观连缀在一起。然而,这条34公里长的公路,在钟山峡位置被截断,环湖北路与环湖南路相望不相连。欧山村离钟山峡最近,村民想到对岸,要么乘渡船,要么多绕行30公里。

如果说环湖公路是“珍珠链”,钟山峡大桥就是“搭扣”,扣上了,环湖公路才算实至名归。

“这座桥我们盼了好多年哦。”谈起大桥,75岁的欧山村村民宋家新颇为感慨。两年前,投资近亿元的钟山峡大桥项目开工。盼啊盼,不久前,桥终于修好了。

欧山村村支书袁丹告诉记者:“路好走了,游客也越来越多。村里准备开发农家美食、瓜果采摘等项目。”

受益于钟山峡大桥的不只是欧山村。如今,来到仙女谷的旅行团多了起来。仙女谷景区总经理刘中英说:“环湖公路全线通车后,我们的景点更好地融入仙女湖主景区。”

仙女湖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春艳介绍,景区计划举办水上歌会、马拉松赛等一系列活动和赛事,推动仙女湖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7月2日,有删改)

◆赏析

这则新闻为了突出仙女湖环湖公路钟山峡大桥通车对当地的意义,选取了村民、村干部、景区总经理和政府负责人对通车的评价与反响,彰显了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和鲜活性。我们可以从生动形象、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中感受到人们对通车的热切期盼和喜悦之情。

【选段二】

潜心在陶瓷领域深耕

◎朱 磊

走进江西省靖安县靖窑陶瓷展厅,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展厅内陈列着各式瓶、罐,通体墨黑,散发着厚重温润的光彩。记者小心地拿起一个蛋壳黑陶高柄杯掂了掂,杯子看起来重,实际却轻如薄纸。

“轻是因为薄。这个薄胎蛋壳黑陶,最薄处只有0.2毫米。”靖安黑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伍映方介绍。

薄如蛋壳、里外全黑,2014年,伍映方成功复烧出古法柴烧蛋壳黑陶觚。这“薄如纸”的背后,是对家族制瓷事业的传承,也凝聚了他数十年的钻研和坚守。

2011年,蛋壳黑陶觚在靖安县高湖老虎墩遗址出土。“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的特点,深深震撼了伍映方。

遗憾的是,由于当地的黑陶烧制技术已失传,没有多少资料可循,且存在材料配比、薄度、成黑等技术难题,蛋壳黑陶觚的古法柴烧技艺一直难以破解。

伍映方决定:复烧黑陶。

首先是拉修薄坯。黑陶最薄处仅0.2毫米,是挑战手工技艺的极限。“手抖一下,坯就会破,一次过重的呼吸、一个漫不经心的小动作,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伍映方努力静下来,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苦练拉坯。饿了,妻子将饭送过来;困了,把椅子拼到一起躺一会儿。从1毫米到0.9毫米、0.8毫米……伍映方不断挑战极限,终于攻下了拉坯这道难关。

之后最难的是烧窑。柴窑火候全靠人的判断,要烧制里外全黑的黑陶,必须精准掌握温度。柴烧一窑需要60个小时左右,加柴的速度和方式、气候的状况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作品色泽,需要烧窑人不间断投柴、关注。

经过不断坚持和摸索,伍映方终于成功。不仅如此,他在复烧黑陶的基础上,把黑陶从600—900摄氏度的烧成温度提高到1280摄氏度以上。通过天然材料配比和工艺创新,加上足够高且均匀的温度,黑陶表面无釉而能产生釉面光泽。

此后,靖安黑陶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伍映方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靖窑被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授牌“黑陶研究基地”。

“父亲从未放弃过,一点点靠近成功,很了不起。”伍映方的儿子伍士说,现在家人也加入传承队伍,“我学习着父亲的技艺,弟弟伍超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绘画专业毕业后,也加入了我们。”

伍映方发现,一些非遗项目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迫在眉睫。为此,他参与制定传统黑陶、黑釉瓷、无釉黑瓷、传统砖制阶梯窑、传统砖制龙窑5个省级地方标准;创办了靖窑、非遗展馆和黑色陶瓷体验室,集传统黑色陶瓷古法技艺研究、传承、研学等于一体,吸引国内外众多黑陶爱好者免费参观、学习。

“一位北京女孩对黑陶十分感兴趣,2016年到我这里学习。之后每逢暑假就过来,到现在已经快9年了。如今她已经能做出黑陶和黑釉瓷作品,并希望继续在陶瓷领域深耕。”说起一个个接续传承黑陶制作技艺的故事,伍映方的脸上充满欣慰。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6月30日,有删改)

◆赏析

这则新闻为了塑造人物形象,首先采用列数字的手法,体现主人公精益求精、敢于挑战、勇于突破的工匠精神;其次使用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勾勒出制作黑陶的艰难性;还用儿子、北京女孩等人物评价侧面烘托,展现主人公“活化”传统技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链 接

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所在。新闻的标题,又分正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概括新闻的主旨,点明立意之所在,引标题和副标题则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或对正标题予以补充。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述,叙述事实的具体经过和结果。背景是指新闻中关于历史、原因的说明和环境、气氛的描写,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结尾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好的结尾能加深读者对主要事实的感受,让读者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阅读消息类新闻作品,我们可采用“三步驱入法”:先读标题,抓住消息中最重要的内容;接着读导语,把握其主要内容;然后读主体,了解消息的全部内容。

阅读人物通讯、访谈类新闻作品,我们可采用“事件梳理法”。首先要注意事件的发展过程,弄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在此基础上去分析事件包含的本质意义,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读书笔记

潜心深耕,乐在其中

◎童大喜

《潜心在陶瓷领域深耕》这篇一千多字的人物通讯,叙述的是靖安黑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伍映方历尽千辛万苦、潜心深耕黑陶技艺的故事,其精神感人至深,文本可读性强。

伍映方的“深耕”精神,体现在他对非遗文化正淡出人们视野的无比忧虑,并由此激发的强烈使命感。针对当地黑陶烧制技艺早已失传,而古法柴烧技艺难以破解的难题,他决定复烧黑陶。经过不断坚持和摸索,他不仅成功烧制出黑陶,而且在技艺上有所改良。他还参与制定黑陶、黑釉瓷、无釉黑瓷等5个省级地方标准,创办了靖窑、非遗展馆等,集传统黑陶古法技艺研究、传承、研学于一体,为这项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篇千字通讯可读性强。行文以客观纪实为主,还运用了文学笔法。一是细节描写,比如开篇“抓拍”记者拿起蛋壳黑陶高柄杯掂了掂的细节,具有立体效果,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又如写伍映方挑战手工技艺的极限,选取了“妻子送饭”“困了,拼椅子躺一会儿”等细节,凸显了主人公为传承非遗文化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二是点缀了人物对话。如伍映方儿子的一席话,“点赞”了父亲执着追求、从不放弃的精神品质。又如文章以伍映方的对话结尾,既反映了黑陶技艺产生的巨大魅力,又暗扣标题,留下余味。

【海南儋州市第二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