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开放时间,博物馆和公众“双向奔赴”

近年来,“博物馆热”现象持续升温,但随之而来的预约难、参观体验不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博物馆闭馆时间较早,特别是下午场没逛多久就临近清场时间,这引发不少游客呼吁:“博物馆能不能晚点下班?”

当前,北京正在积极建设博物馆之城,若能实现常态化延长热门博物馆开放时间,无疑有助于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

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博物馆的藏品,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国内外游客,都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这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公众文化需求,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延长开放时间,特别是开展夜间观展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不同于日间的新鲜体验。夜幕降临后,博物馆内的灯光与展品、活动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不同于白日的氛围。博物馆可以举办更多样化的夜场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电影放映等,将博物馆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平台。

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不仅意味着人文效益有了更多展现的机会,还有助于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博物馆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都将受益,从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展现出更加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

(摘编自《新京报》2024年7月10日)

◆素材解读

1.文化之旅的“双向奔赴”。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和举办丰富多样的展览、活动,不仅满足了公众的文化需求,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是一场文化之旅的“双向奔赴”。

2.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提升。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是文化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适用话题

公共服务 文化需求 惠民理念 文化传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