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节选)

作者: 〔宋〕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赏析

《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所写,描绘了冬夜江景,突出了寥落幽峭的气氛,笔调迷离惝恍,文辞优美。

从句式来看,《后赤壁赋》骈散结合,长短交错,既有整齐美,又有变化美。如“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主要是散句,缓急变化。“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多个四字词语连用,节奏明快,写出了景象之凄厉及情感的变化。

从用词来看,《后赤壁赋》精练生动,既有精当的实词,也有适当的虚词。“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中运用“摄”“履”“披”“踞”“登”“攀”“俯”一系列动词,不仅符合所写事物的特点,而且富于变化,体现了文辞丰富精确之美。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一句中选用多个虚词,穿插其中,舒缓语气,增添了情致。

从修辞来看,《后赤壁赋》手法丰富,生动形象。“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一句运用了比喻、夸张和象征的手法,以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的孤鹤之形与行,寄遇作者情怀。“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运用排比和对偶的手法,节奏紧凑,形象地再现了作者无远不登、无险不攀的勇气和居高临下的气势。

总之,文辞之美在音,在形,在意。透过精美的文辞,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孤独而超凡脱俗的灵魂。

上一篇: 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下一篇: 荷塘夕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