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是中华文化之根
原文在线
巍巍华夏有着五千年历史,国家繁荣昌盛;更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未中断。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我们守住了文化之根,没有忽略农耕文明的美。(语言平淡,观点不够鲜明。)
农耕文明是美好绚丽的,值得我们慢慢感受。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说土地赋予了我们生命。先民大多临水而居,沿着土地肥沃的黄河平原耕种,就是因为这里有利于进行农业的生产。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以土地和农特产为基础助农脱贫,实现小康社会。(以土地养活人口、农业助力脱贫的事实数据论证“农耕文明是美好绚丽的,值得我们慢慢感受”的论点不恰当,属于论据偏离了中心论点。论据本身叙述也是存在错误的。)
“民以食为天”,农耕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尽管现在现代化产业不断冲击农业的发展,但毋庸置疑这些企业发展原材料是向自然索取的。我们仍旧不能忘本,要重视农业,要理解农民伯伯的辛劳。对于学生的农业教育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严格要求,绝不能让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现连基本的农作物播收时间都不知道的情况。(以食物来自自然、粮食源于耕作的事实告诫我们不能忘本,要加强农业教育,语言过分强硬,事实论据单一。)
不同于西方游牧文化的冒险精神,农耕文明培育了和谐踏实的民族性格。除此之外,农耕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风俗,不同的农业耕作方式、工具、作物,使得即使是同一个地区,不同区域间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根因所在。(没有事例,个人表述较多,语言显得空泛。)
我们要感悟农耕之美,重视农耕教育,体恤农民的辛苦,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万万不可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农业。闲暇时,可以多去农业博物馆,回望中华民族的智慧。如有时机,更可以自己动手参与种植活动,去感受一下农耕的魅力,你一定会收获你的专属快乐。(这一段的倡议有点肤浅。)
感悟农耕文明之美,从你我做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懂得保护文化的源头,切实感悟农耕文明之美,将来才能为振兴农业出一分力!(结尾标语化。)
◆升格建议
作文标题只强调了农耕文化的重要性,未关涉主体青少年。在论述过程中,个人的表述较多,语言显得空泛,选用合适的具有时代感的事例少。作文重在分析和阐述,缺少论据,有着一种穿靴戴帽之感,难以彰显作文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