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作者: 董新明“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是宋代诗人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中的一句精辟的议论,精准地揭示了文学作品中景与情的关系。文章要想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景和情就必须高度融合。
一、情景相融,调配和谐
自然的景与观赏者的情常常会交融在一起,经过别具匠心的处理,可以产生调配和谐的效果。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形:
1.缘情绘景,借景抒情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高兴或烦闷,舒爽或压抑,而随着情感的变化,观察景物的角度也发生了不同。杜甫笔下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因情感变化而触发“伤景”之感。把握情感轴心,选择个性化的景物加以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中,可以达到王国维所言“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境界。
著名散文家李娟长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她对那里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因而在她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下,阿勒泰瑰丽的自然风光便生动、形象地流泻出来。
【选段1】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选段借助对比和象征手法,反映出了生活的双重性。日出和日落两个时间节点,世界的变化象征生活的起伏和变化,同时也彰显了生命的无常与美丽,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选段2】
更奇妙的是花还有香气,就算是没有香气的花,也会散发清郁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的气味——浅绿色的令人身心轻盈,深绿色的令人想要入睡……问题是花为什么会有香气呢?花能散发香气,多么像一个人能够自信地说出爱情呀!我真羡慕花儿……
新疆阿勒泰地区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装点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作者凝视这些盛放的花朵,细嗅它们“独有的香气”,并由实及虚,激励人们应该像花朵一样,无畏地表达心中的爱,让瑰丽的爱情像花香那样,无声无息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选段3】
这森林是火焰与海洋交汇的产物,是被天空抛弃的一部分。当火焰与海洋交汇,排山倒海,激烈壮阔,相互毁灭,天空便轻悠悠地冉冉升起,以音乐的神情静止在我们抬头终日寻找的地方。
作者借助想象之笔,构筑了一片洋溢着神话色彩的森林。这森林因自然的伟力而诞生,也引发了我们对于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索。作者笔下挥洒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2.触景生情,情因景生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观赏某种景物,自然会触发某种情感。将观察到的景物生动地描写出来,将相应的情感抒发出来,并让景物与情感建立起某种联系,从而达成触景生情、情因景生的效果。
刘若冰同学的作文《巷子就是我的家》就娴熟地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
【选段4】
不知道在哪家生根发芽的牵牛花伸展开去,只需要几天就将一整片墙占领了。早晨出门,巷子两旁的牵牛花藤张开细嫩的枝叶,仿佛在与路人亲切地挥手打招呼,煞是可爱。牵牛花虽然生得朴素,但淡紫与粉白交映,给巷子陡增一番生机。
作者聚焦巷子里那自由生长的牵牛花:“将一整片墙占领”的形态美令人惊奇;“张开细嫩的枝叶,仿佛在与路人亲切地挥手打招呼”这一细节虚实相生,饶有情趣;还有色彩的调和美——“淡紫与粉白交映”,带给巷子一番生机。写景生动的同时,对牵牛花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同汩汩春水悠然流淌,惹人心动。
【选段5】
巷子口的槐树也被牵牛花占为己有。自打我出生起,槐树便伫立在巷口,仿佛一名绿色士兵。等到牵牛花的花期过了,槐花便开了,那是整个巷子最热闹的时候。每家每户都端着筛子,兴奋地站在槐树底下,等待槐花落下。随着男人有力的敲打,槐花像雨点一样落下,落在人们的筛子里、肩膀上,落在他们灿烂的笑脸上。大家都是那样开心,仿佛槐花落进了每个人心里。小时候的我只记得槐花是香的,用槐花做的糕点是甜的,用槐花熬的粥令人唇齿留香。幼小的我每天都会站在槐树底下,眼巴巴地望着树枝,盘算着槐花的花期,这就是我年少时最简单的快乐。
“绿色士兵”一样的槐树“伫立在巷口”,呈现出一种静穆的美。而当它开满花朵时,巷子口便增添了热闹。而在“我”的记忆中,槐花带来的美好感受是芳香的,是清甜的。段末追忆自己年少时眼巴巴地望着树枝,盘算着槐树的花期,释放出了童真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家乡风物的喜爱之情。
二、注重“锤炼”,景美情浓
写景抒情,要美化景物,让浓郁的感情流淌出来,就应该在“锤炼”上做足功课,炼字炼句,如琢如磨。
【选段1】
路边的香樟树叶将这和煦的秋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我抬头望了望天,阳光斑驳的色彩镀亮了眼睛,疲惫的身躯仿佛一下子就被太阳注满了活力。我伸出双手,看阳光缓缓地从指尖滑过,然后沿着指缝一点一滴地坠落,跌到地上溅得粉碎。
而我以前竟未曾体会到享受阳光之美。看太阳悠闲地逛着马路,听它跌落到地上破碎的声音,嗅它那清新的气息,我禁不住有几分心醉了。
(选自陈婷婷《阳光灿烂的日子》,湖北松滋市第三中学)
选段炼字功夫很到位。“捣碎”“筛”写阳光洒落一地的生动景象,“镀亮”“滑过”“坠落”“溅”等动词细腻地写出“我”对阳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悠闲”“逛”描绘出阳光的柔美多情。这些词语锤炼精当,充分彰显出慢时光里享受阳光的情趣美。
【选段2】
散步至“曲径通幽处”,林荫夹道,好鸟相鸣。清脆的鸟鸣坠入耳中,犹如小石子落进平静的湖面,荡起一圈圈涟漪。浓郁的翠色染绿了鸟儿的羽翼,染绿了清洁的空气,也染绿了我的心情。
散步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雨后,望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乡野,沐浴在“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的意境里,观赏“芳草有情牵戏蝶,飞花无主寄骚人”的景观,此时此刻,你难道不觉得神清气爽、赏心悦目?
(选自魏玲《诗意地散步》,湖北松滋市第三中学)
选段长于炼句,妙不可言,体现在:一是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美化了景物,深化了感情。如“犹如小石子落进平静的湖面,荡起一圈圈涟漪”,运用比喻美化了鸟鸣声,生动传神;又如连用三个“染绿……”,既充实了写景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平添了诗意。二是善于引用古典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选段五处引用彰显了作者的积累之功,令人叹服。
【选段3】
起风了。风声把我从一堆习题中唤起,我朝窗外看了看,天空已变成了土黄色。太阳就像挂在空中的一盏大电灯,放出昏暗的光。树叶“刷啦刷啦”地随风抖动,散落在地上的树叶、废纸等在原地打旋儿,渐渐有些飘飘然了。
一阵风刮来,树枝像被谁猛地推了一把,“呜”的一声弯下腰来;纸片、树叶立刻飞起来,在天空扭着秧歌。一时间,树枝随风使劲儿地飘摇起来。地上,尘土飞扬,飞到半空便“簌簌”地落下来。
又一阵大风卷过,卷起的尘土扑向正在上体育课的同学们。顷刻间,大家像被卷进了尘土的海洋。天空是黄的,大地是黄的,大地和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昏黄一片。
(选自章鹏《起风的时刻》,湖北松滋市第三中学)
选段写“起风时”的景象,运用了具体的拟声词、生动的动词,借助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增强了直观、生动的效果。形象地写景状物,是为了后面抒发自己的感悟作铺垫,让景与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