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汉语词语特点,积累词语
作者: 董新明课本探微
入乎其内
汉语词语特点主要有多义性、同义性、反义性、派生性、吸收性和时代性等。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汉语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同时也为语言使用者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
学习语文,要从积累词汇开始。积累词语,一般要借助下面三个途径:
一、利用语素合理组词
比如“理”这个语素,它既是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单音词,用这个语素可以组成若干个词语:
1.用“理”为开头组词:如“理论”“理想”“理由”“理性”“理智”“理念”“理财”“理亏”“理事”“理发”“理解”“理会”“理睬”“理应”等。
2.把“理”作为词语结尾:如“调理”“条理”“梳理”“整理”“处理”“原理”“道理”“经理”“代理”“乐理”“总理”“物理”“搭理”“监理”“料理”“事理”“管理”“助理”“修理”“常理”“说理”“心理”“分理”“办理”“合理”“清理”等。
二、多渠道积累熟语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要提升语言的质量与品位,就应当多渠道积累熟语,尽可能让语言多姿多彩。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积累。
仍以“理”为例,说说成语的积累。
心安理得 顺理成章 通情达理 置之不理
无理取闹 不可理喻 慢条斯理 伤天害理
强词夺理 日理万机 理屈词穷 言之有理
据理力争 格物穷理 理所当然 至理名言
理所不容 秉公办理
这些含“理”字的成语中,有耳熟能详的,也有生僻少见的。
要准确理解其含义与用法,才能恰当地运用,从而为语言敷色着彩。
如一些表示情势危急之义的成语:
(1)千钧一发之际,英雄黄继光纵身一跃,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眼,为志愿军战士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2)都火烧眉毛了,你还磨磨蹭蹭!
(3)事情到了间不容发的时刻,勇士们,我们只有拼死一搏!
(4)司马懿率军追赶,情况十万火急,诸葛亮灵机一动,使出了“空城计”,迷惑了对方,解救了自己。
(5)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全境,随后侵犯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危如累卵,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发出了“全民抗战”的动员令!
上述语境中的“千钧一发”“火烧眉毛”“间不容发”“十万火急”“危如累卵”均为表示情势危急之义的成语。这样的成语还可以举出一些,如气息奄奄、朝不保夕、火急火燎、岌岌可危、兵临城下、急如星火、生死攸关、四面楚歌、一触即发、箭在弦上、九死一生、迫在眉睫,等等。
三、关注新词新语
新词新语记录着现实生活的轨迹,蕴含着强烈的时代色彩。关注并积累新词新语,恰当地将其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可以刷新词汇的色彩,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如:
1.赞美新中国辉煌成就的:两弹一星、高铁、中欧班列、龙芯3号、杂交水稻、南水北调、西气东送、三峡工程等。
2.反映时代变化的:点赞、广场舞、老年大学、中国制造、新质生产力、村超等。
3.显得新奇有趣的:换赛道、弯道超车、破防、特种兵式旅游、脑洞大开、火爆、爆棚等。
出乎其外
由新词看中国发展新趋势(节选)
董 煜
每一个新词都是一分变化,为读懂今日之中国提供了索引。
新录入的词条,往往具有代表性,是最鲜明的时代印记。新词进入词典,并不意味着停留在过去,而恰恰成为开启未来的钥匙。正如“互联网、元宇宙”这样的词语,被创造出来后,有的已经成为趋势,有的将会成为趋势。
由“弯道超车”等看到科技攻关的锲而不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艰难的过程,所以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所以才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所以才要努力去“弯道超车”。而能不能实现“超车”,最终的决定因素一定是人。当年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在戈壁滩上从未言弃,而如今每年数百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工程师红利。现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50岁,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274个重点岗位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85%以上。这种对比的变化,又怎会不让我们对中国的创新充满信心?
由“互联网+”等看到产业发展的智能升级。我国拥有产业门类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又使得全行业、全链条的智能升级成为可能,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条件。这一场“互联网+”的技术革命,会使得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贯串研发设计、供应、制造、营销、零售等环节,提高产业内循环质量,乃至重构各领域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会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经济运行的效率,塑造独一无二的中国产业升级之路。
由“碳达峰”“碳中和”等看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深刻影响了每个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越来越成为中国家庭的自主选择。实施“双碳”战略,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生活领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会成为一种时尚,城市、社区、建筑会更多使用减碳设施,资源会更多循环使用,家里的绿色产品会越来越多。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在郊野、山林、河湖、湿地、沙漠,这些年生态保护和修复带来的变化,正在一点点发生。未来我们的家园,当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选自《北京日报》2022年10月12日,有删改)
赏析
这篇选文精选“弯道超车”“互联网+”“碳达峰”“碳中和”等几个鲜活的新词,围绕“中国发展新趋势”加以解读,彰显了新词新语“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平时阅读要多多积累新词新语,写作时恰当运用它们,就可以体现自己的格局与视野。
拓展训练
一、读下面的文段,按照要求积累词汇。
在自己的内心种上一束慈善的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受人涓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给人几分关爱,别奢望他人回赠。人人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平安相往,这是和谐社会的美妙境界!你虽然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却可以搀扶盲人过马路,给老弱病残让座;你尽管不能像优秀护士王飞越那样在临终前捐献眼角膜,给他人带来光明,却可以为灾区、为贫困学子捐出一点零花钱;你纵然不能成为一株人文关怀的乔木,为人世间撑起爱的绿荫,却可以成为一朵质朴的小花,默默吐出幽香……虽说人间有污浊,社会有尘滓,但是我们应该笃信:人文关怀之花会永开不败,真善美的天空始终澄澈清朗!
1.积累一组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累一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一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累文段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文段中的惯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文段,按照要求积累词汇。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几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说,天下人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天下人碰碰撞撞,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往。“熙熙攘攘”这一成语源出于此。该成语现多用于形容人多、场面热闹。
汉语的丰富性让人惊奇。爱好阅读积累的小童同学课余积累了一批“熙熙攘攘”的近义成语。
人山人海 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 摩肩接踵
水泄不通 万头攒动 座无虚席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纷至沓来 成群结队 人多势众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盛况空前 观者如堵
趋之若鹜 游人如织 川流不息 千军万马
蜂拥而上 前呼后拥 浩浩荡荡 芸芸众生
1.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了夸张手法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了叠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用了动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构上是并列关系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门可罗雀”构成反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含有贬义色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否定方式加以形容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