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博物馆语言更丰富

热点素材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例如,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运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在寒武纪球幕体验馆,直径高达16米的巨型球幕,接近360度的宽广视角,能为观众带来“手可摘星辰”的视觉效果,生动形象阐释生命演化和宇宙变迁的历程。技术的应用能增强参观者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让知识更好入脑入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文物虽然是具象的,但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科技手段的加持,如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能让知识的获取变成体验项目,让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可感可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6月14日)

素材解读

1.科技创新的力量。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让文物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还打破了传统展览的时空限制,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这样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增强文化自信。

2.科技应用的作用。在不破坏文物实体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不仅有助于延长文物的寿命,还能够为后续的文物研究、修复工作提供宝贵的数字资源。

适用话题

科技创新 博物馆热 文物保护 科技运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