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志”

作者: 陈玉蓉

同步作文

文题亮相

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釆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思路导引

“志”是一种文体,有记述、记载的意思。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顾名思义,人物(风物)志就是记载某位人物或某地风物的文章。记述的人物,既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或有独特经历的普通人;风物,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志”的表达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

同学们在写作之前需要进行访谈,而要想使访谈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需要注意:

1.访谈之前要作充分准备。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或走访本地博物馆、档案馆等。

2.访谈中提出问题应具体明确,切忌笼统、含糊不清。可将问答变为交谈,使气氛融洽一些。交流中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予以积极回应。访谈结束后要整理访谈记录,整合访谈内容,为“志”的写作准备好基础材料。

具体写作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记述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对家乡的贡献或影响。记述风物,则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

2.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在记述中要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佳作展示一

家乡风物志

——北京故宫

翁绍航

北京故宫,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宫殿建筑群,坐落在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家的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开始大规模修建紫禁城。故宫是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雪雨,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1925年紫禁城更名为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当年10月10日这一天举行了故宫博物院开幕大典,这座曾经戒备森严普通人连个城墙边都不能挨的地方向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开放了,人们争相走进昔日神秘的皇家宫殿。直到今天,故宫仍是人们到北京旅游必定要参观游览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独具魅力。其整体布局严谨,沿着中轴线对称分布,宫殿楼阁错落有致。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展现出独属于皇家的威严与尊贵。其中,太和殿作为故宫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单是那檐牙高啄就让人惊叹不已。尤其是太和殿屋檐上的神兽,别具一格,整齐排列,形态各异。这些神兽不仅是装饰,更具有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排在最前端的是仙人骑凤,其后依次排列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龙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凤寓意祥瑞,狮子象征勇猛威严,天马、海马象征着皇家威德通天入海,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具有镇宅辟邪之意,行什则是防雷的象征。这些神兽共同守护着宫殿,也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丰富内涵。站在殿前,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群臣朝拜的声音,庄严肃穆。

可以说故宫的每一间宫殿、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那些精美的木雕、细腻的壁画、华丽的绸缎,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无限智慧。

故宫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凝聚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故宫的存在,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故宫也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如何让这座古老的宫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故宫的保护,让它能够长久地屹立于世,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G10-1)班】

点评

这篇作文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作者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点、文化价值,语言准确、平实、简明。在描述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故宫保护与传承的思考,使作文具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结构合理,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层次分明。在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时,能够抓住一点,突出重点,使得作文详略得当。

佳作展示二

家乡人物志

——老舍先生

易子怡

在北京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里,老舍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学巨匠。

老舍先生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家庭,自幼饱尝生活的艰辛。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相反,让他深刻地洞察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舍先生的一生创作了众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他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现了北京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

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胡同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在乱世中挣扎”,展现了抗战时期北京人民的苦难与抗争;《茶馆》里“莫谈国事”的纸条和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小小的茶馆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人生百态;《骆驼祥子》中“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深刻地刻画了一位底层劳动者祥子在黑暗社会中的挣扎与无奈的模样。

老舍先生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让世界更加了解这座古老的城市。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北京人民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北京人民的善良、坚韧和乐观。他的文字传承了北京的文化传统,成为了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幽默风趣,我们从《无声的电影》中可以窥见一斑。而他的这种风格源于他的个性特点。老舍先生性格宽厚包容,总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各种人和事。这种包容的个性使他在作品中能够以一种温和的幽默来展现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不会对人物进行简单的褒贬或刻板的刻画。比如对于二姐的无知,老舍先生说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幽默讽刺的笔触中充满了人情味和亲和力。

老舍先生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呼吁人们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能从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汲取力量。他让我们明白,文学不是单纯地对文字进行组合,更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我们应当铭记老舍先生,传承他的文学精神,用我们的笔书写生活的真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老舍先生的贡献不仅在于文学作品中对北京的生动描绘,更在于他让世界了解了北京的文化与精神。他的作品成为了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让更多的人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

老舍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北京这片土地上,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去传承和发扬北京的文化。我为自己的家乡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而感到无比骄傲,也深知我们肩负着传承家乡文化的重任。

【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G10-2)班】

点评

这篇作文立意明确,结构清晰。作者叙述了老舍先生的生平及主要事迹,并通过引用老舍先生作品中的语句,增强了对其作品分析的深度和说服力,突出了他对家乡的重要贡献和影响,以及他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突出成就。作文语言平实、简明,表达了对老舍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考,是一篇不错的人物志。

上一篇: 霜降
下一篇: 风俗习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