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候鸟迁徙路:多管齐下,人鸟和谐

每年春季与秋季,数以亿计的候鸟在世界各地来往穿梭,开启周而复始的迁徙之旅。对候鸟来说,迁徙是一场出自生存本能的“大冒险”。就自然界而言,迁徙则是一场维持生态平衡的“交响乐”。完善生态保护举措,共护候鸟迁徙之路,不仅是守护壮美的生命奇观,对留住参差多态的自然之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4条经过我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几乎覆盖我国全部领土和领海。加强监测保护、呵护生态环境,让候鸟的迁徙之旅、繁衍生息更加顺利,是书写美丽中国生态画卷的必然之举。

多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鸟类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的保护,鸟类种群数量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2024年7月26日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迁徙通道由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经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为45种受胁鸟类在内的绝大多数鸟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作为上海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崇明东滩2021年至2023年拥有的“1%”物种总数由7种增至12种,持续增长意味着更多候鸟因崇明东滩而受益,标志着崇明东滩的生态价值进一步释放,影响力加快向全世界辐射。如今,社会从大桥建设为保护候鸟育雏而“让路”,到熄灭城中灯光避免迁徙候鸟迷航,从经历高温干旱的地区积极补水修复湿地打造“候鸟食堂”,到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对候鸟的保护与研究……在全社会爱鸟护鸟的行动中,“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和谐”的美丽画卷不断铺展。

素材解读

鸟类迁徙是一段艰辛而壮丽的旅程,也让世界成为更加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候鸟迁徙路所经历的生态之变,正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缩影,是中国对全球候鸟保护事业的贡献。我国在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中展现的大国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