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攻坚:绿进沙退,构筑屏障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被称为“三北”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沙化土地约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开创了大规模生态建设。40多年的奋斗,如今“三北”地区从根本上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根据规划,分八期进行的“三北”工程现在已进入第六期。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一片片绿色在不断延伸扩展,续写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新时代的“三北”工程建设,在组织领导、发展理念、治理方式、增长方式、发展动力五大方面呈现出趋势性转变,创新机制、系统治理、科技引领等成为关键词,这不仅是对过往防沙治沙工作的延续,更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人民群众是“三北”精神的主要缔造者。三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防沙治沙,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培育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山西右玉、新疆柯柯牙等一批绿色治理典型,以石光银、王有德、牛玉琴、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等为代表的治沙英雄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成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素材解读
“三北”工程建设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年启动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40多年来,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屏障,也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未来,这将是一道更加坚固的绿色长城,更是一条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上一篇:
国家公园建设:创新体制,推进保护
下一篇:
共护候鸟迁徙路:多管齐下,人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