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之境
作者: 许宏明模拟考场
文题亮相
(2024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读懂材料指令是写作的前提。材料引导语源自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现代文阅读Ⅰ第三则材料,我们需要在细读后梳理出文本隐藏的信息。第一段:介绍了月球的公转和自传,从科学角度解释了月球“图案”没有变化的原因和以“嫦娥四号”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带来的成就、地位及贡献。第二段:重点介绍了“玉兔二号”取得的成绩及取得成功的要素,如勇气、智慧、进发、探索等。第三段:随着中国科技继续发展,作者热盼年轻的读者能赓续前辈足迹,克服困难,保持好奇,点燃梦想,逐梦星空。显然,材料引导语简化并突出了以下内容:从“嫦娥四号”到“天问一号”,从月背到深空,从“揭开了”的完成时到“又投向”的将来时,由此可以归纳总结出变化的是科技手段、探索地点、任务状态,不变的是奋斗、传承、突破、创新、探索等精神品质。
接下来梳理任务指令,“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的“这”,这个指示代词要求我们读懂上文内涵。首先,思考“人类的太空之旅”是怎样的?从前文可以总结出大致的规律:一代代人类从观察到遐思再到探索实践并以此为基础,继续着手下一段征程,以渺小开始,以伟大结束。这种航天精神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生动表现,需要我们弘扬与传承。其次,“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里需要阐释概念,“每个人”,意味着从集体到个体、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特殊,都有意无意置身其中,你我不仅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更是创造者。除此之外,还要阐释清楚何谓“未知之境”、材料给出了哪些显性的或隐性的方式方法启发你我如何“抵达未知之境”。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联想和思考,不仅可以增强作文思辨色彩,还可以深化作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