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惧未知之秘境,上下求索不断行
作者: 陈艳佳作展示一
广袤的宇宙留下了无数航天人不断求索的步履,展示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毅。然而反观当下,有不少青年在面对人生路上的未知的前路时,或因迷茫而原地徘徊,或因恐惧而战战兢兢。那么,新时代青年该如何正确面对未知之秘境?
面对未知之秘境,何不高扬实践帆?
从“嫦娥奔月”到从“探月工程”,从“飞天梦圆”到“圆梦天宫”,中国航天人向着浩瀚星河阔步前行。“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的邓清明,在不知未来能否执行飞行任务时,仍然每日坚持完成与主份同等的任务,不断锤炼自己,终问鼎苍穹。由此可见,在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时,我们要不惧秘境中的困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应以求实的态度、踏实的功夫赢得未来。高扬实践之风帆,探索未知之秘境,抵真知之彼岸。
面对未知之秘境,何妨牢握探索桨?
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是探索在未知中诞生的奇迹。他以凡人之躯,铸就了探索天际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他,就是南仁东,用生命书写科学传奇的天文学家。“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在《走到人生边上》前言里写下的话。探索的价值,不在于耗费多少时间,而在于敢不敢突破未知的边界。吾辈青年要坚持探索之勇毅,在未知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面对未知之秘境,何曾畏惧万里风?
探索人生的未知之秘境,何尝不是非凡毅力真正的体现?“愿做中国的霍金”,北航学子邢益凡在面对疾病带来的未卜前途时,他以奋斗之姿不断“支棱”起来;“破冰斗士”蔡磊,在面对让人渐渐丧失行动能力的疾病时,他拿生命当作最后一颗子弹与渐冻症展开殊死搏斗;“失聪女孩”江梦南于无声中突围,叩响了命运的门扉,成功抵达未知之秘境。是的,克服恐惧的最优解便是直面未知的大无畏。
纵观今朝,人类的探索正在解密更多的未知之境,每一次探索的终点,都是下一次探索的起点,周而复始,进无止境。吾辈青年正逢盛世,更要如此:
千磨万击还坚劲,莫惧未知之秘境。
上下求索不断行,躬耕无畏出神迹。
【海南洋浦中学】
点评
本文用整饬的语言和鲜明的结构靓化作品,先声夺人,令人印象深刻。作文开篇扣紧材料,不拖泥带水,开门见山,用问题引出三个分论点,分别为实践(帆)、探索(桨)和无畏(风),新颖贴切。这既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生动写照,同时又是个人成长的有益借鉴,立意正确,衔接自然。在论证中,作者旁征博引,对论据信手拈来,显示出广博的阅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