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启蓉:是裁判员,更是老师

人物素材

在巴黎奥运会7月30日澳大利亚对阵加拿大、7月31日法国对阵西班牙的三人篮球女子分组循环赛中,都有一个靓丽的身影。她哨音响亮,步伐矫健,执裁果决——她就是中国女裁判员施启蓉,来自南京医科大学。

1996年,大学毕业的施启蓉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她利用工作之余学习裁判法、比赛规则,参加临场比赛执裁,从南京市高校比赛开始,经推荐成为南京市裁判团队一员,先后执裁亚运会、奥运会……跬步千里,施启蓉最终走上了国际赛场。

从2008年起,在满足课堂教学之外,她发起成立南京医科大学篮球裁判俱乐部。她将自己执裁国际高级别赛事的经历、经验和感悟都带回了南京医科大学,分享给同学们。

“委屈是每个裁判员的必经之路。”一路从基层比赛到国际赛场,球员、观众对判罚会有不理解,只有不断地积累临场执裁经验、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执裁能力。“成为一个在赛场上坚定自信且有力量的裁判员,有勇气面对承受,有胆量去选择裁决,理性冷静承受外界压力。”施启蓉认为这种从体育中获得的自信是内在的,是有穿透力的。

(摘编自“江苏共青团”2024年8月5日)

素材解读

1.厚积薄发。施启蓉能从一名体育老师成长为国际赛场的裁判员,离不开她多年以来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练习。在工作之余不断汲取的执裁知识和丰富的执裁经验,已化为她登向国际赛场的阶梯,助她一步步成为高级别赛事的执裁裁判。

2.不断奋进。为了减少误判,施启蓉坚持学习,坚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执裁能力,坚定果断地执裁,并将赛场上的种种委屈和压力内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适用话题

不断奋进 勇敢担当 自信自强 厚积薄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