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之融情于景
作者: 周政昌
名家传技
美文引路
京口漫笔(节选)
岑 桑
前些日子,乘便游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镇江。
镇江古称京口,是南京的外卫,在历史上一向与南京同兴替。三国时,孙吴在此起家;南北朝时,刘宋据此立业。历代江南有事,这个形势险要的滨江城镇,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带的自然环境也可谓得天独厚,大江奔流至此,浩浩滔天,气度无涯,直叫四周景色大增瑰奇。
走马看花,穷一日之游,也只浏览了江边的北固山、金山和江上的焦山。这三座山,各有特色:北固英挺昂藏,雄峙岸边,气势凛然。“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李白早就把这座名山的奇美之态描述过了。登上山头的“江山第一亭”,俯瞰大江,浩渺苍茫;在那荡荡江风之中,帆舟竞发,沙鸟嬉游,一派清新活泼的景象尽入眼帘;远眺江北,则见一马平川,旷远无极,这一切真叫人心神大爽。金山胜在绮丽诡奇,山上的江天古寺,恍如幻化而成,十分惹人遐思。只消看它一眼,便会马上被它吸引到白蛇故事的境界里去。至于焦山,则以端庄俊秀见长。据说这是东汉末年隐士焦光的隐居处,所以名为焦山。记得游焦山时,江边芦花正茂,似觉烟霭迷离;远远看去,江水泱泱,焦山在芦丛里穆然而立,超绝极了!
镇江之游,使我兴致勃勃、心旷神怡的,还是那美不胜收的如画江山。在山上,在江边,目睹如此宏伟瑰丽的大地,气象万千的河川,心中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禁不住又一次沸腾起来。美丽无匹的大好江山把我迷住,所以那儿的许许多多被人们说得有声有色的古代遗迹,也只好叫我等闲视之了。
但是,游到焦山,有个遗迹却曾使我感慨万端。“焦山山里寺,金山寺里山。”与金山的江天寺凌驾于山上不同,焦山的定慧寺是藏在山的怀抱之中的。要到定慧寺,须通过山门。山门迎面有一堵石墙,墙上嵌有一板黑油油的碑石。在这碑石上,赫然有被炮火轰打过的痕迹。碑石在中弹的地方脱了一大块,作花瓣形向四面散开。这无疑是经历过浩劫的遗迹了。
为了要知道这是什么时候遗下来的痕迹,我问了那位渡我们过江的老艄翁。老艄翁答道:“这伤疤,比我还要老多啦!从前听人家说,这是夷鬼打的呢!”……
那天游罢焦山,已近黄昏,我和同行的女伴们迎着透过芦丛飘来的江风,踏着鹅黄色的斜阳余晖归去。离开焦山山门的时候,我们都禁不住把那碑石之上的千真万确的弹痕摩挲再三。当然,那时在我们心中升发着的,绝不是淡淡轻烟般的幽古之情;而分明是彻头彻尾的、千秋万代也不会忘怀的仇恨,分明是侵略者的“性格”和“秉性”的清清楚楚的写真。这遗迹给我们唤起的,是对古往今来的海盗们的深仇大恨;是对那一切容易为敌人的几杯樱桃白兰地酒弄得失去了平衡,为敌营里的一些小声音吓得魂不附体、赶忙摇起白旗大喊“和平!和平!和平”的软骨头的鄙蔑之情。
出了山门,下了埠头,渡江的木船就载我们往回走。站在船头瞭望,只见江流浩荡,横无际涯。祖国苦难的历史,已在这滔滔流水中沉淀了;而大江之上,仿佛还升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民的面影。幻觉暮色苍茫处,百年前的正义之旗还在飘扬,千军万马与滚滚波涛一并飞跃奔腾,用弓矢戈矛杀向船坚炮利的敌人……
(选自《永远粲然一朵花》,有删改)
技法点睛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指的是通过传神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露浓厚的感情,景由情牵,情融于景,景语与情语浑然一体。写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觅得佳景。即寻觅适合融情的景物。要明白不是所有景物均可融情的;就是可融情的景物,也还有优劣高下之分。写景时要有所取舍,抓住最能融情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他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譬如本文通过对“被炮火轰打过的痕迹”的碑石的描写,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恨和对卖国者的鄙蔑之情。
2.洞悉关节。即一定要参透“景”与“情”的契合点,对这个“契合点”越明晰,融情于景就越容易自然熨帖,恰到好处。郁闷感伤之情,与百花盛开莺歌燕舞之景是不相契合的;感奋激动之情,与杨柳依依晓风残月之景,也是违和的。比如本文作者岑桑游罢焦山,出山门,下埠头,乘船往回走,心情是复杂而凝重的:有对侵略者的愤恨、对软骨头的鄙蔑,亦有对奋然而起搏击者的崇敬,有对饱受苦难家国的悲痛。这“情”寄寓的“景”便是这样的:“站在船头瞭望,只见江流浩荡,横无际涯”;幻觉之景也是“暮色苍茫处,百年前的正义之旗还在飘扬,千军万马与滚滚波涛一并飞跃奔腾,用弓矢戈矛杀向船坚炮利的敌人”。浩荡江流、苍茫暮色、奔腾波涛……真幻迭现,气势非凡,一派豪壮凝重的景象。此处的“景”与“情”的契合点便是一个词“凝重”:凝重之景与凝重之情相契合,毫无违和之感。
3.善假于物。即善于借助比喻(含通感)、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其他诸种手法,把情感渗透进字里行间、融化在景象画面之中。例如本文第三段绘景,抓住了三山各自特征:“北固英挺昂藏”“气势凛然”,“金山胜在绮丽诡奇”,“焦山”以“端庄俊秀见长”,寄寓了作者对如画江山的无比热爱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绘景融情,借助了对比、对偶、比喻、拟人、用典、引用等修辞手法,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等方法,长短错落、整散有变的句式……不仅以相当简约的文笔绘出了“三山”之景,而且又恰到好处地融入了作者无比热爱如画江山、无比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学子佳作
时间在流逝
张雨轩
我留不住时间,也留不住年少,却能在某些瞬间,听见时光暂停的声音。
划着小船,在南浔小镇湖上,此刻,华灯初上,桨声与水声影影绰绰,不紧不慢地向前。岸旁的房子或许是上个世纪留下的,在灯光中站立,显得庄重、古朴。白墙上画着水墨画,还留有一些文字,是诸葛亮的《出师表》。抬头望,月亮在两棵树之间,若隐若现。
水汽和微风与我迎面相撞,恍惚间,时间仿佛在此刻按下暂停键。
人们匆匆而过,叹光阴短暂,却不知有些地方悄悄留住了时间,那面墙上刻下的《出师表》,似乎把时间定格在了诸葛亮的时代。
时间在流逝,而此刻,物与我,皆无穷无尽也。
在戈壁滩的大漠上,时间吹走了风沙,却留下了经典。人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壁画雕塑可能来自千百年前。浮雕的色彩依然绚丽,触及它们的瞬间,人们眼中满是凝重。
时间在别处,汹涌的浪潮能卷走一切;而在此地,历史像涓涓细流缓缓流淌。
总有些东西穿过时间的流逝,与我们会面。
初中时候,校园门口那棵很高的梧桐树,承载了我三年的记忆。
开运动会的时候,和同学躲在树荫下吃雪糕;不开心的时候,和好朋友在树下聊开心的事。
春季发芽,秋季落叶,冬季枯败,如此往复,随时间流转。
上次好友路过那里,后来跟我说,下午的时候,仍有好多同学在那棵树下聊天,一如当时的我们。
一切都没变,树还是那棵树,树下站立的,也永远是少年。
我庆幸生命中那些一直存在的、经历时间流逝却又一切一如往常的事物。“逝者如斯,未尝往也”是永恒的真理。而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常有盈亏,小镇的建筑,那亘古的壁画,那棵最寻常的树,留住了急急前行的岁月,经久不衰,甚而历久弥新。
时间流逝,人间依旧;岁月易老,而我心永恒。
【江苏南京雨花台中学】
点评
作文借助“小镇的建筑、那亘古的壁画、那棵最寻常的树”三大意象来寄托思想感情,融入了作者的独特情思。比如描绘校园门口“很高的梧桐树”下的场景时,作者参透“景”与“情”的契合点,截取了开运动会时在树下吃雪糕(融入了欢乐少年时的情感)、不开心时和好友在树下聊开心事(融入了纯洁少年友谊的情感)、(离开校园后)好友路过那里看到有同学仍在树下聊天(如当年的“我们”)(融入“时间流逝,人间依旧;岁月易老,而我心永恒”的情思)。作者将强烈的主观情感熔铸在三个小场景之中,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