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之表达合理

作者: 史晓婷

议论文写作之表达合理0

作文升格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原文在线

坦诚交流,心灵相遇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独特的。在这个繁芜的世界中,只有坦诚交流,才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语言衔接不紧密,略显生硬。)

坦诚交流,让心灵相遇。他出生于律师家庭,拥有优越的成长环境、光明的未来,可是他放弃了这些,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之路;他出生于工厂主家庭,生活不算轻松却也安逸自在,但他在与工人的接触中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洞见了剥削和压迫。恩格斯在报刊上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马克思的思想不谋而合,两人坦诚的交流,结下了“伟大的友谊”,从而推动了《神圣家族》的问世。四十年间,两人书信不断,交流思想,诞生了《共产党宣言》。正是他们的相互扶持、交流不断,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的奋斗,才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可见,打开心灵之门,坦诚交流才能让思想碰撞,让心灵相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坦诚一点,才能迎接心灵的相遇。(分论点清晰,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因坦诚交流而取得成就的伟大友谊。但是在表达中侧重两人坦诚交流的部分较少。后面的总结部分,如果能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会更好。)

坦诚交流,让冲突避免。晋国打算联合秦国攻打郑国。郑国的烛之武连夜赶往秦国去见秦伯。交流之中,烛之武为秦伯分析利弊、权衡轻重,并加以劝说,最终使秦国退兵,晋国撤退,保住了岌岌可危的郑国。魏征,青史留名的谏臣,面对国家出现的问题,他写下《谏太宗十思疏》来劝诫唐太宗,直言过失,毫不避讳,与唐太宗坦诚交流,明确得失与过错,最终协助唐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伟业。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不够强大,许多国家对中国产生了质疑与不信任。周恩来顶住压力,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各国坦诚交流,赢得他国的尊重,巩固了国际地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烛之武智退秦师,确实避免了一场国家之间“冲突”,但是如果说烛之武和秦王之间陈利弊是坦诚交流的话,有点牵强。魏征坦诚谏言,是为劝谏君王“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如果说是让冲突避免的话,也比较牵强。本段所举论据不能很好地论证论点。)

坦诚交流,让世界美好。从汉朝的丝绸之路,再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中国的对外交流从未停止,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其中,不可忽视坦诚的巨大作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始终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外交,坦诚友好地对待各国。如果国与国之间能够真诚相待、坦诚交流,那世界就会更加美好。(语言的表达上存在套话,表达不够生动,不能打动人。)

坦诚交流不只是直言,还有真诚。真诚交流才会迎来心灵的相遇,避免冲突与矛盾。坦诚交流是语言的互动,是心灵的相遇,更是一门必修课。(结论表达不合适,结尾平淡。)

升格建议

这篇作文论点明确,层次清晰。遗憾的是,表达不够恰当,论据不够贴切典型,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例,没能准确论证“坦诚交流”的观点;论据较冗长,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例不够简洁。另外,语言平淡,没有文采,句式过于单一,缺少语言的锤炼,没有将议论文说理的气势表现出来。因此,升格时要重视论证时的合理表达,准确选择论据,论证严密,锤炼语言,简洁有力。

化蝶之作

向心而行,以诚相会

王嫣然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诚然,人与人之间充满差异与矛盾。独守一隅,固然可以安然度日,但身处这个繁芜的世界,只有向心而行,以诚相会,才能一路生花,迎来真正的相遇。(语言简洁凝练,论点清晰有力。)

坦诚交流,让心灵相遇。深夜泛舟,俞伯牙难掩心中思绪,指尖在弦上游走,乐曲像高山巍峨俊逸,似流水激扬飞泻,钟子期叫绝声起:“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点出了俞伯牙心中的高山流水。正是这样的坦诚交流,让两人心灵相遇,谱写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绝唱。反观如今,人与人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许多人整日戴着面具,隐藏真实内心,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巨大的沟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坦诚交流,如清风明月,成君子之交,让心灵真正相遇。(论据换成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坦诚交流,语言表达富有文采。后面结合当今人们的交往现状,正反对比,突出了坦诚交流的重要性。)

坦诚交流,让冲突避免。利益的纠纷、信仰的不同……使得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面对冲突与纷争,我们需要通过交流来化解。且看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坦诚交流,消解恩怨,成就将相和之美谈;刘邦入守关中,坦诚于民,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终深得民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以坦诚、尊重、独立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外交,避免了冲突,提高了国际声望。倘若为了避免冲突,筑起坚固的壁垒,那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冲突;而坦诚交流,光明磊落地对话,反而更有可能成就彼此。因此,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坦诚交流似一把利刃,刺开了盘根错节的矛盾,真正地避免了冲突。(观点后的阐释句可谓精妙,列举了廉颇、刘邦、周恩来坦诚交流的事例,后面的分析总结句鞭辟入里,表达合理,论证有力。)

坦诚交流,让世界美好。驼铃荡漾,羌管悠悠,张骞带着器具和文化,怀揣着真诚之心,前往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道阻且长,岁月蹉跎,玄奘以凡人之身躯,踏上了取经之路,埋身于浩如烟海的佛经中,以虔诚之心探寻佛法;南洋四海,峡关七渡,郑和满载金银,带着诚心扬威海疆,示天朝之强。无论在什么时代,中国始终没有停止和平外交的步伐。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矛盾地方冲突频发,但是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坚持“一带一路”,与各国友好相处坦诚交流。只有各国之间坦诚对话,真诚合作才能达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美好愿景。(本段文采斐然,论据丰富,不再是干巴巴的口号,从张骞、玄奘、郑和,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层层递进,增强了作文的气势和感染力。)

诗人约翰·邓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若欲与星辰同辉、与百川共流,唯有坦诚交流。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洪流中,吾辈青年当以坦荡之心,主动沟通,不避得失,以思想碰撞之花,共生共赢向未来。

【陕西西安铁一中湖滨中学】

升格点评

升格文标题更新颖贴切,中心更明确,层次更清晰,论据更丰富,表达更合理。作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个人的交往、社会的冲突、国际的形势三个方面展开,层层深入,全面深刻地论证了“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的中心论点。论据充分典型,论证简练有力。语言更加精美,句式灵活变化,整散相间;排比句式,一气呵成,气势充沛;引用名言警句,增强作文感染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