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在废墟上建造植物王国的“花痴”

建一座植物园,曾是刘明与父亲长达十年的梦想。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他们所在的村子顷刻间成为了一片废墟。一家人在临时安置点度过3个月后,刘明陪父亲去野外拍摄植物。他看到山脊满目疮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经过的地方,物种被完全毁坏。他强烈地感到植物生存的“被动”,“灾难面前,人和人是可以互助的,但是植物只能呆在原地。”从那时起,刘明和父亲筹划:给植物建造一个庇护所,如果这些植物能从高海拔的山野移植到低海拔适应的地区,它们也许会获得更多生的可能。

建植物园需要自学很多东西,园林景观、园艺施工、植物分类学,刘明全都是从零开始。他的英语底子薄弱,“弄懂一篇英文论文可能要花上四五天时间。”虽然单身一人,但刘明心里挂念的名单却越来越长。临睡前,他常常会想起某种植物的花期将至,于是马上起身,打开手电,到棚里检查一圈,才能安心入睡。

为了做好植物引种,刘明和父亲一年里有大量的时间都是“在路上”,从云贵川、西藏,到广西、海南,每年行驶的里程超过10万公里,涉足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科研的花费很大,刘明至今没有什么存款。刘明笃信“天生万物,各得其法”。十多年日复一日的栽培经验,使他明白,每一株植物的旅程迥异,从一株苗结出一朵花、一颗果,但大地从没有辜负过任何一粒种子。这也正是他的人生信念。

(摘编自“腾讯网”2024年8月15日)

素材解读

1.勇敢逐梦。建植物园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刘明父子却没有因为各种困难而放弃。面对追逐梦想路途中的困难,他们选择只顾风雨兼程,只要他们“在路上”,梦想便“在路上”。

2.坚守本心。外界的种种诱惑,不曾使刘明建植物园的信念有所动摇,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与本心,追逐心中梦想。

适用话题

坚守本心 勇敢逐梦 奋斗青春 生态保护

【费子彦/供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