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

作者: 周培

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0

青年瞭望

热点聚焦

如今,乡村文旅融合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规模持续扩大,业态逐渐丰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将乡村旅游纳入县域相关规划,统筹推进乡村旅游道路、停车场、厕所、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纵深剖析

1.乡村旅游活态化

我们不应该将宝贵的文化遗产束之高阁。相反,我们应该以活态化的方式展示乡村民间技艺和农业艺术作品,让这些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并且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乡村,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品。

2.乡村旅游体验化

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劳动生产、传统技艺的制作中,向游客展示乡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乡土风情,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的美丽和特色,从而激发对乡村文化的兴趣和与热爱。

3.乡村旅游艺术化

七彩花田、稻田画、麦田怪圈、茶海梯田、稻田迷宫等艺术气息浓厚的农业景观,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不仅提升了农田的审美价值,也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任务驱动

素材积累1:

乡村旅游让人们亲近自然,体验慢生活

如今乡村休闲旅游迅猛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全国有近20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它们是乡村休闲旅游中的璀璨明珠。有的地方靠山吃山,发展山林徒步、采摘野果的项目;有的地方靠水吃水,搞起了垂钓、划船等水上活动;还有的地方把农家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让游客们住进了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真正体验一把乡村生活的魅力。

解读:

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追求宁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向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而乡村休闲旅游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素材积累2: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白沙镇白沙村,古韵悠然。村中青青的石板路,连接着无数幽静的院落。纵横交错的街巷,深长曲折,却又四通八达,如棋盘似迷宫,藏匿着数不清的文物古迹和美丽传说。依托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白沙村发展乡村特色民居、精品民宿,观光、餐饮、住宿、体验、康养、文化展示等基础设施功能齐全,乡村休闲产业蓬勃发展。同时,白沙村通过重点扶持精品客栈民宿群和油菜花观光生态走廊,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旅游、人文体验旅游等,优化转型传统农业。通过重点扶持丽江锦绣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手绣的挖掘、整理、传承、培训和推广工作。通过重点扶持庭院经济,坚持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实现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融合发展。

解读:

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多方观点

乡村休闲旅游稳健前行,未来可期

孟 哲

乡村休闲旅游让土地生“金”,带动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国1953个美丽休闲乡村,是乡村休闲旅游业的骄傲。这些乡村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或以水果为友,举办水果采摘节;或以花为媒,搞起花卉观赏节;或开设农事特色课程,把田间地头变成动态课堂;或在村里推出“村咖”,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等等。随着多元且丰富的新业态不断涌入乡村,游客们更愿意长时间停留,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与生活。这些不仅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是农旅融合下新的探索和实践的典范。

当然,也要看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乡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整体布局,往往只是简单的模仿其他成功案例,忽视了本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实际情况。更有一些地区在乡村建设中,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导致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逐渐消失。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休闲旅游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在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让游客们在享受乡村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乡村休闲旅游业才能够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下去,并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8月13日)

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孟繁哲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乡村旅游,尤需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浙江金华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人们以千年不化的黑色火山石构筑外墙,房子外观典雅古朴、室内冬暖夏凉。当地村民持续挖掘乌石建筑居住舒适的比较优势,做大了特色农家乐产业。实际上,从有形的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到无形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乡村所拥有的“多个面相”,都能为乡村发展旅游业提供滋养。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培育独树一帜的产业特色,方能形成吸引游人的独特魅力。

乡村旅游,不仅满足着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向往,也日益成为推动乡村“蝶变”的新引擎。比如,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海南万宁田新村的村民多以捕鱼、务农为生。随着冲浪运动在万宁兴起,世界各地的冲浪爱好者来到田新村,海滩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冲浪板,村里也办起了冲浪俱乐部、民宿和餐馆等。当地一名年轻人以前“总想走出小渔村”,如今则相信“家门口就能干一番事业”。村里的厕所整修了,停车场扩建了,路也修得更好了……乡村旅游的兴起,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乡村全面振兴也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5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