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簮花”遇上学士帽,毕业季刮起“国潮风”

热点素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簪花”在毕业季又爆火了。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簪花学士帽和中式学士服的搭配技巧和心得的帖子层出不穷。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簪花学士帽”,相关记录多达9000+条,有的帽檐上垂挂着仿制珍珠垂帘,有的则将苗银类的装饰品点缀其上;有的帽顶上贴着颜色鲜艳的绢布玫瑰,有的则将凤凰、仙鹤等中式刺绣贴于其上。

在某电商平台,有不少店铺售卖成品学士帽或相关材料包。也有不少手作人在社交平台制作“簪花学士帽”售卖。

比起购买成品“簪花学士帽”,不少应届毕业生认为自己制作更有意义。

作为与汉服搭配的头饰之一,簪花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如今中式元素的复兴,使得簪花不再停留在古装剧的舞台或是摄影馆的镜头里,更是渗透到了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国风在青年文化中非常流行,国风元素也在向各个生活领域渗透、传播,毕业服饰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当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时,民族的、特色的文化符号会因为陌生化、有辨识度的特点更引人注目,更容易出圈。另一方面,国人更强烈的文化自信、更包容的文化环境是趋势,也会成为常态,这本身就是激发想象力的土壤。

(摘编自《海峡都市报》2024年6月16日)

素材解读

1.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传统文化并非陈旧的符号,而是可以通过与当代生活的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文化适应时代的需求,才能使其源远流长,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2.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高校毕业生对中国元素的青睐,反映出中国年轻一代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国潮消费的兴起,更是民族自信提升的有力证明。当中国经济崛起、国际地位提高,年轻人不再盲目追随西方文化,而是以穿戴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国风服饰为荣,这是他们对民族文化根源的回归和坚守,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彰显。

适用话题

文化传承 传统创新 国风兴起 文化认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