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语言
作者: 周子越
精批细评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导语中写道:“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一个人乐意去探索未知之境,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心怀好奇,肩担责任
姜力丹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好奇心促进我们思考,从而推动我们不断创新。但事实证明,一个人乐意去探索未知之境,除了拥有一颗积极探索、热衷“解谜”的好奇之心外,还需要有一颗肩担责任、坚持奋进的勇者之心。(开篇引用哲理性的名言,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好奇驱使个人探索,点点星火照亮世界。哥白尼在中学时代就对日晷的原理产生了好奇,经过不断努力,最终研究出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瓦特在少年时期就观察到了火炉烧水时产生蒸汽,指引他发明了蒸汽机;李四光对家乡那些来历不明、形态各异的石头产生了好奇,进而推动他纠正地质界的错误理论。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好奇,是好奇指引着他们寻求真理之门。(对好奇心作出肯定,强调好奇心的积极作用。所举事例切合论题,语言整饬。)
探索之路从无坦途,心怀责任方得始终。作家托利曾说:“毛毛虫眼中的世界末日,我们称之为蝴蝶。”对未知的恐惧与探索是人类的本能,好奇心指引我们寻求真理,而责任心则鼓励我们攻坚克难。“火箭少女”周承钰是嫦娥五号探测器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她自幼就对浩渺的太空充满了好奇,工作之后,这份好奇心逐渐转化为责任感,使得这个无论年龄还是个头都最小的小姑娘成为敢攀天梯、托举“嫦娥”的“大姐”。周承钰以发展国家的航天事业为己任,责任感让她实现了自我价值,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果说好奇心是探求真理之路的路引、星火,那么责任感就是开启真理之门的钥匙。(承接上文,提出了“好奇心”之外的另一个要素——责任心。在论证方面,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方面,多用长句,富有文采。)
好奇责任并纳入胸,业之精者为国为民。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人类世界因探索未知而逐步发展。“两弹元勋”邓稼先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为国防科研事业默默奉献几十年,填补了中国核科学事业的空白。当年,吴天一随部队来到青海高原,在支边建设中,许多战友患上了高原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的甚至心力衰竭。他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个难关。吴天一带领团队克服自身的高原反应,常年在高、偏、远的牧区现场采样、义诊、调研。白天,他们吃冷饭,喝冰水,晚上,在零下30多度的帐房里整理数据资料。最终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高强度作业,无1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生命的保护神”这是筑路大军们送给吴天一最暖心的称呼。由此观之,好奇心与责任心共同指引着个人的探索之路,而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责任心是推动个体不断前进的关键因素。胸怀人民、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讨论好奇心与责任心的关系,得出责任心对个人探索世界更为重要的结论,将视野开拓到家国情怀方面,丰富作文内涵。论证语言条理清晰,令人信服。)
这个是世界,有许多未知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好奇心和责任心,是一个人探索世界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保持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保持探索的兴趣,勇担时代赋予之责,在不断奋斗的征程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勇者,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为自我!(总结全文,从当代青年的角度出发,发出倡议,用排比句增强语势,气势雄浑。)
【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高一(7)班】
技法提纯
本文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极具特色的作文。
1.立意深刻。作者从探索世界取得成功的条件出发展开论证,格调较高。
2.结构清晰。整篇作文采取层进式结构来论证各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有对材料的引用,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分析和总结,结构完整。
3.语言有特色。整篇作文,多用长句和比喻句,句与句之间多用对偶,并且列举事例论证时用长句和排比句来增强语势,使论证更令人信服。语言具有整饬美和形象美。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谈到动物自私基因的问题,论述了动物在群居生活中体现的自私性是动物们的天性。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相关的表述,即“贵己”。
人类虽然也是动物,但是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有“贵人”一说,如《礼记》所言:“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意思是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最后再考虑自己,强调的是“贵人”。
以上内容给我们当代青年带来了哪些启示?请你以“贵人和贵己”为话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从文题关键词来看,这是一道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同学们需要深刻理解“贵人”和“贵己”两个关键词,并辨清二者的关系。从任务指令来看,需要我们结合“当代青年”“启示”等词,建立关键词和当代青年的关系,即需结合实际,展现出当代青年对“贵人”和“贵己”的思考。
立意时,“贵人”和“贵己”,可以选择二选一的写法,也可以选择二合一的写法。二选一,也就是在这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中,选择支持一方,形成观点,那么对另一方就是持反对态度。例如选择“贵人”来写,可以认为当代青年应该有奉献精神,而不能只顾自己。二合一,也就是认为两者都是重要的、必要的,它们表面矛盾,实则辩证统一。例如,可以认为当代青年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注重自我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写作时,如果选择二选一的写法,可以用对照式结构,如“当代青年应‘贵人’,学会奉献”“当代青年不应只‘贵己’,自私自利”。如果选择二合一的写法,可以用并列式结构,如“‘贵己’,为梦想奠定基础”“‘贵人’,助力他人与国家”。而在并列式结构之后,补充一段论证“‘贵人’和‘贵己’相得益彰”的段落。
【曹丽宁/供稿】
(同学们,欢迎将你的作文投寄给我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电子邮箱:gzb1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快来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