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彩陶之约

赴一场彩陶之约0

热点素材

在意大利返还的流失文物马家窑文化彩陶回归祖国之际,2024年11月10日,甘肃省定西市博物馆举行“纪念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彩陶艺术展”。本次展览,有来自甘肃全省各地的98件马家窑文化彩陶精彩亮相,器型丰富、纹饰典雅,从不同层面反映了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征、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其中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公开展示,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手提问:什么是马家窑文化?

老师解答: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300至4200年左右,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马家窑文化的突出特征是陶器中的彩陶非常发达,代表了我国史前(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看彩陶纹饰,探文化内涵

这件灰陶鼓有5000多年的历史,造型古朴大气,充分展示了马家窑陶器的艺术造诣。它不仅是中国彩陶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还被称为中国古代最美陶器之一。

小手提问:这个灰陶鼓在远古时期是用来干什么的?

老师解答:“鼓”在远古时期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个灰陶鼓的主要用途是礼器,用于祭祀、祈祷。

在众多的彩陶纹饰中,蛙纹是一种常见的图形。不同时期的马家窑彩陶,蛙纹也在不断演变,它们的线条逐渐变得粗犷、豪放、抽象化,而造型也从具体的青蛙,变成了对腿部的突出展现。

小手提问:做马家窑彩陶的人,为什么喜欢在彩陶上绘青蛙?

老师解答:青蛙的生存能力比较强,这是远古先民对青蛙生存能力的一种崇拜。青蛙的生殖能力也比较强,表达了远古先民对子孙繁衍的期许。

小手提问:上图中的那个趴着一只青蛙的器物,为什么要做成漏斗形的?

老师解答:漏斗形,上面比较大,下面比较小,装食物时可以减少缸与地面的接触面,起到防潮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