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作者: 桂阳玲
阅读导航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书中的寓言故事大都来源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书中有哪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又藏了哪些引人深思的道理呢?我们赶紧捧起书本,走进寓言的宝库去探寻吧!
阅读前
我了解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片段一
“万”字怎么写
从前有一个财主,家里财产很多,可几代人都不识一个字。
有一年,财主聘请一位老师教他的儿子读书。老师先教孩子握笔写字。写一画,说:“这是一字。”写两画,说:“这是二字。”写三画,说:“这是三字。”
财主儿子听了,便扔了笔,高兴地跑去对他的父亲说:“我已经学会了,可以不必麻烦老师了。何必多花酬金聘请老师呢,还是辞退了老师吧!”
财主听了非常高兴,便把老师辞退了。
过了不久,财主准备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吃酒,就叫儿子清早起来写封请帖。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写成,财主便去催促他。
儿子怨恨地说:“天下的姓多得很,为什么一定要姓万?我从早上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老师串讲
《万字》中财主的儿子学习了“一”“二”“三”这三个字,就认为自己学会了写字,于是让财主辞退了老师。可是当父亲需要他给姓“万”的人写请帖时,写了很长时间都没写完。因为他以为“万”字也是写一万画。这个故事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又引人深思。学无止境,我们只有抱着谦虚的态度,勤奋努力,不断坚持,才能有所收获。自以为是,浅尝辄止,不仅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有可能闹出笑话。
阅读笔记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起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让我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片段二
种树的秘诀
唐代长安有个驼背人,姓郭,大家叫他郭橐(tuó)驼,是个种树的能手。
他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树干高大,枝叶繁茂,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因此,长安城里修建园林的富豪大户,以及那些经营果园的人,都争相请他去指导。
有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用心模仿,也比不过他。
有人问他:“你的树为什么种得这么好呢?请把你的宝贵经验介绍给我们吧!”
郭橐驼谦逊地回答说:“我种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是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让它们按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
“那么,我们种的树木为什么都长不好,常常枯死了呢?”
郭橐驼笑着说:“种树,树根要舒展,培土要适当,原土要保留,筑土要紧密。种好以后,灌足水,便不要再去动它。它的生长规律不受到破坏,它的自然本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别的种树人却不这样。种树时,树的根须被卷曲,原土被换掉了,培土不是过多,就是过少。种好后,又过分小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用手摇动树根,看看土松了还是紧了,甚至用指甲掐破树皮,看树枯了还是活着。表面上看是对树木十分爱护,实际上是伤害了它们。树木的本性受到损害,怎么能长得好呢?”
老师串讲
选段通过擅长种树的郭橐驼讲述种树方法,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郭橐驼提到,种树要做到舒展树根、适当培土、保留原土、筑土紧密,而且“种好以后,灌好水,便不要再去动它”,才能让树木扎根成活,枝繁叶茂,果实结得早且多。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种树的科学方法,而且能懂得人生道理,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阅读笔记
阅读后
1.假如要召开一次寓言故事人物之“最”的阅读分享,比如最奇怪的人物、最聪明的人物,你想和大家聊聊谁呢?结合书中人物故事,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能照出生活中的美丑善恶,照出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
如:早读时,老师要求同学们齐声背诵课文《守株待兔》,小明混在其中,装模作样,想着老师肯定看不出来,还露出洋洋得意的神情。没想到,不一会儿,老师提出让小明一个人背诵。这时小明吞吞吐吐地说道:“我……不会……背……”
请你用书中的寓言故事来劝说小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