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作者: 张晗雪
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百年孤独》,就像花两个星期做完了一场盛大的、荒唐的、孤独的梦。
书中有一句话:“上校,马孔多在下雨。”
雨天总是让人寂寞。阴绵的雨下了好久,以至于戛然而止的时候,给人带来了偌大的、无所适从的空虚。
同样在一个阴雨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天真烂漫的时候遇到了她的丈夫,他们有了八个孩子。那天,男人带着四个孩子去赶海,女人带着另外四个孩子待在家里,黑白的电视机发出雪花的声音。突然,座机里打来电话,女人接起来,是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我是警察,您的丈夫和孩子死了,请来安葬一下他们吧。”女人挂了电话。转头一看,家里空荡荡的,没有电视,没有孩子,只有闷死人的寂静。她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缓慢地坐回小沙发,织起了衣服。她脸上一滴泪水和伤恸都没有,只有沟壑般的皱纹。
一阵窒息的孤独感铺头盖面地袭来,我惊醒了,听见外面淅沥沥的雨声,感觉心脏在黑暗中跳得尤其激烈,梦里的心悸仍然缠绕着我。可细细想来,那也不过是大部分人的命运罢了——任花开花谢,日升日落,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孤独是你空无一物地来,又空无一物地走。孤独在于,哪怕你生前多么美满,最终也只是挥挥衣袖,孑然一身地离开;孤独在于,哪怕这一刻有多么辉煌,也终将消逝在漫漫而冗长的回忆里,一瞬的激情不能复现;孤独在于,你带着满心欢喜和希望走在人生路上的时候,突然心灰意冷地发现——偌大一个家族,也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你突然意识到,这世界仿佛就像是卡夫卡的《变形记》里说的,是一场漫不经心的巧合。
我是最害怕寂寞的人。一个人走在喧闹的人群里时,我紧张得像被雨淋湿的麻雀。我害怕无人理解,害怕无人同行,更害怕如梦中女子般,最终形单影只。
但我又发现,孤独不过是普遍且无法逃避的归宿。道家有言,万物皆有对立面。正因孤独,人与人之间的爱才被赋予了更加珍贵的价值。无论是日夜陪伴的亲人,相知相守的爱人,还是聊以慰藉的朋友,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生过客,那些陪伴和珍视,那些在寂寞中夹杂着欢乐的日子,都值得被深深记住。
我想这世界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就在于当你认清生命孤独的本质后,不再因为无人理解而感到尴尬、恐惧、迷茫;在你学会接受享受孤独的同时,你仍然能够勇敢地走出去,勇敢地敞开心扉,勇敢地去爱。
我希望我可以不再害怕孤独,因为我知道,人总是孤独的,终究是孤独的。我想我可以一个人走在人群里,轻松地迈着步子,或许会有个人拍拍我的肩膀说,好巧啊,你也在这儿,一起走吧。我就愉快地说,好。等我们各自分别,唯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我抬头看,天晴了。
奥雷里亚诺在他人生最疯狂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让一让,母牛们,生命短暂啊。”
生命短暂,所以,请像夏花一般绚烂地绽放吧。
评点
文章以《百年孤独》为引子, 探讨了孤独这一主题。作者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生动描绘了孤独的形态与感受,同时巧妙融入了对生命与爱的思考。文笔细腻, 文风独特, 既展现了个人对孤独的深刻理解,又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篇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情感饱满, 是一篇富有哲理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指导教师:邵然/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