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任务
作者: 黄彩凤一、主题综述
1. 主题引入
“理论的价值”是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理论,作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抽象提炼,既具解释世界之力,更有指导实践、变革世界之价值。本单元主题旨在引领我们体悟理论的价值,思索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之道。
2. 主题延伸
角度一: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共同进化。
理论为实践先导,提供行动依据。然而,理论并非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需随实践发展而修正完善。恩格斯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运用辩证思维和严密逻辑,厘清了经济、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这不仅铲除了思想谬误,还捍卫了科学精神,有助于青年成长。这证明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实践对理论的验证和完善作用。
角度二:理论的两面性——真理与谬误。
理论并非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二元对立。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谬误偏见在所难免。通过辨析谬误,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真理的本质和特征,避免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迷失方向。由是观之,我们应保持开放心态,勇于接受并辨析谬误,以之推动理论的进步和发展。
角度三:理论素养——个人成长的基石。
一个拥有正确理论体系的人,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所在;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能够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张岱年在《修辞立其诚》中强调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原则,这不仅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更是做事做人立世的根本。这体现了理论素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角度四:质疑与追问——理论探索的永恒动力。
对于任何理论,我们都应持怀疑态度审视辨析,避免盲目信奉。我们需如瓦尔特·博尔吉乌斯般,对错误风潮敢于说不,保持敢于质疑、勇于追问的精神。此乃理论探索的永恒动力,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角度五:互联网——理论传播与创新的新舞台。
互联网时代为理论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警惕互联网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虚假信息的传播等,以维护理论的纯洁性和权威性。
二、高考文题链接
202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一“历久弥新”,要求考生思考古老经典与杰出思想在时间淬炼中历久弥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理论的价值不在于权威,而在于运用,在于传承与创新,因此必须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理论,理论才能“活下来”“活起来”。
202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借周恩来同志交友处世与读书求知的格言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与处世的关系。这个话题同“理论与实践”颇为相近。考生可以结合“事”与“知”两个方面进行思辩论证,也可以从理论脱胎于实践,进而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等角度来阐述。
三、主题演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真正的行家身上有两种气质:一种是书卷气,另一种是烟火气。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关键词是两种气质——书卷气和烟火气。书卷气指的是学识涵养、理论功底的外显;烟火气指的是实践的体验,立足生活的实际。只有同时拥有这两种气质,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考生在写作时可以抓住概念界定来分析。
写作时可以结合驳论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所谓“行家”的“气质”来进行真假辩论。在升华部分可以考虑关系转化,两种气质之间、真正的行家与两种气质之间的关系,论述会更有深度。
参考立意:高水平与低姿态成就真行家;知行合一,成就实力。
例文
取书卷之“天火”,烛照脚下人间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黄劭煊
行家者,向上能于思想云端处把握事物存在的规律,向下能在实践土地上聆听时代发展的脉搏。他们身上“上”“下”视野兼具,书卷气、烟火气两气共存,以智慧之躯取理论之“天火”以服务人间。我们应善养书卷气与烟火气,不断沉淀,不忘回归,涵养行家气质,铸就最美未来。
自古以来便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诗句。书卷气来源于知识恒久的沉淀,体现知识的功底和个人的素养;烟火气则源于实践,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与行动魄力。两气兼得,方能使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紧密结合,以真学术之姿态,成就真行家的实力。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既深耕于图书馆之浩瀚书海,又善于做系统的社会调查,以高超的学术水平和实事求是的学风深刻论述了“乡土中国”的社会本貌。南仁东既是理论物理学家,又是应用工程师;既指导“天眼”的科学设计,又亲领建设队伍勇闯深山,令同行钦佩不已。真行家往往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也仅有如此,思考才能兼具高度与厚度,才能探索真科学,发现真道理。
书卷气是精英式的,是知识的阶梯,因而让人站得高、看得清;烟火气是大众式的,是行走的支架,所以令人立得稳、听得远。两“气”兼得,耳聪目明。
兼具高深的理论和广博的阅读量者不多,因此书卷气不可避免地会带上精英色彩。许多青年热衷于各类专业术语带来的思想启迪,崇尚经院哲学式的辩论。他们标榜自己为“知识精英”,却无法辨清自己的位置,只因为他们没有从脚下的土地出发。而萨特、福柯等人文英雄,自由出入高等学府的象牙塔,时刻关注众生百态,坚持把哲学作为“时代的学问”,成为一代代迷惘青年的精神灯塔。青年求知志在高远,但一定先站稳在实践的大地上,找准自己的立场,听清人民的呼声,方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求知的对象是真理,而旨归在人。真理并非前行的终点,而是人类现实问题的工具,书卷气体现工具理性的一面,而烟火气属于价值理性的一面。两气兼得,方能高举“天火”,造福人间。
格奥尔格·齐美尔有言:“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真理是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求知者不应遗忘“知识为谁而求”的初心。新时代众领域院士投身网络科普,无不体现“让群众掌握真理的武器”的担当。真正的行家并不垄断知识,而是让知识在服务现实、服务人民时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我们正浸润于象牙塔中,须知文化知识应扎根于现实,而现实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烟火气不是经验主义,而是书卷气的底色,以沉淀踏实的重量稳固理论与格局高度的价值。
青年求知,须以人为本,二气并存,方能成就真行家。
评点:作者紧扣材料关键词“行家”“书卷气”与“烟火气”,在概念界定与辨析中明确二者的关系与现实意义,思路清晰;论据丰富且极具针对性,紧扣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如“伪精英”等,具有现实针对性。且擅长在对比论证中强调论点,说服力较强。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