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言与意”阅卷实录
作者: 尹胜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杂篇·外物》中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辞是用来表达思想的,领会了思想就可以忘掉言辞。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写作指导
首先,明确材料的核心关键词“言”与“意”,即“言辞”与“思想”;明确材料的两个论述点:“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其次,对“言”与“意”两个核心概念进行概念界定。“言”是“能指”,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意”是“所指”,一般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指想法、心里的打算,也指意识形态的、观念的。
思辨讨论论述点“言者所以在意”的路径:
1. 肯定论述点一,探究原因(语言是一种符号,是一种信息的载体);
2. 反驳论述点一,思考“言辞仅仅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吗?”(言辞本身也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如口语和书面语使得这些不同语境的言词拥有了深刻的意义;语言还有记录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彰显文化的功能等);
“言辞一定能表达思想吗”?(言辞对于抽象、发散的思想有诸多限制)。
思辨讨论论述点“得意而忘言”的路径:
1. 肯定论述点二,探究原因(如:司空图提出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2. 反驳论述点二,思考“‘意’一定能被领会吗?”(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会有不同的看法);
“得意一定会忘言吗?”(得意不一定会忘言,因为忘却言辞,也就是从根本上缺失了自己判断领悟的能力);
“得意而忘言会造成什么后果?”(于个体而言, 领会了思想便忘却言辞很可能导致我们不再进行思考, 大脑渐渐被同质化,个人的思想与价值观无法得到进化与发展;于国家和社会而言,社会将充斥着“空洞和滞后的思想”,国家会变得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
最后总结,言辞是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只有言辞与思想并存,方能体会真知灼见,领会其丰富内蕴。
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言者所以在意”和“得意而忘言”的论述思辨性不强。
绝大部分学生仅仅看到“言”的功能在于“达意”, 但是“言”还有记录、审美、传递文化等功能;学生也未看到“言”不一定能够达意,因为“言”不能表达混乱的思想。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论述“得意”不一定会“忘言”,会带来诸多的后果;并未看到其他的思辨点,比如“意”不一定能领会。
一类文
思想少不了言辞的武装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峻楷
《庄子·杂篇·外物》中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对此,我不敢苟同。
诚然,言辞作为我们所说的话、所写的字,它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言辞可以用来表达思想。而思想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于意识之中的东西,当我们通过言辞将其领会于心后,似乎忘掉言辞也并无大碍。
然而,“领会”的思想终究只是一时的。思想理应是具有无限性的,它不受时空限制,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再不断进化、不断发展。倘若我们忘掉了言辞,那么我们便没有合适的手段表达进化了的新思想,这无疑将限制思想的发展与完善,甚至可能使思想的发展停滞不前。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领会了思想便忘却言辞很可能导致我们不再思考,个人思想与价值观无法得到进化与发展。我们想要进一步地思考并发展所领会的思想,用来表达该思想的言辞有着巨大的作用,纵使思想已被我们所领会,我们仍需要言辞这一更加具象也更富有逻辑的工具来辅助我们不断思考。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在领会思想后忘却言辞同样会带来严重后果。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在不断发展的,而若是所有人都在领会了思想后忘掉言辞,那么社会将充斥着“空洞与落后的思想”,民族精神也无法发展,国家会变得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后果不堪设想。
放眼当下,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人们对“思想”领会的重视,而忽视了“言辞”的武装。不论在什么时代,言辞即表达了思想,也会被思想所影响,形成全新的语言,而这将帮助思想完成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通过现有的言辞领会思想,积极地将自己的词汇储备丰富起来。只有丰饶的言辞才能养成出众的表达能力与思考能力,才能更进一步让个体与群体的思想不断进步。
一个丰富的、健全的、深刻的思想必然是动态变化的。人们在领会它、发展它、完善它的过程中,言辞这一角色是不可或缺的。言辞不仅不该在人们领会了思想后就被忘却,言辞还是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思想,少不了言辞的武装。
评点:文章围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展开深入探讨,具有以下优点:1. 观点鲜明且新颖:开篇直接表明对传统观点的不认同,引发读者兴趣与思考。2. 论证层次分明:从个体、国家和社会多个层面进行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谨。3. 结合时代背景:提及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指出人们因重视思想领会而忽视言辞武装的问题,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4. 语言表达流畅:行文较为流畅自然,用词准确,能够清晰地阐述观点与论证过程。
可提升之处:1. 论据略显单薄:在论证过程中,多为理论性阐述,缺乏具体事例作为支撑,若能适当增加一些因重视或忽视言辞而产生不同结果的实例,文章会更加丰满有力。2. 深度可进一步挖掘:对于思想与言辞的关系探讨,虽有一定见解,但可在哲学层面等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使文章更具深度与内涵。
内容17 分+ 表达16 分+ 发展等级18 分= 得分51 分
一类文
知意之所来,得言与意之大用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逸芸
言辞,是文字所组成的语言,它可以承载思想,即承载人所希望表达的意思、道理和信息。庄子认为,言辞拥有表达思想的功能,那么领会了思想就可以忘掉言辞。
言辞作为一种符号和感性思想的载体,可以承载人们的哲思。然而,言辞脱开其所蕴含的思想,其本身也有重要意义。在美学意义上,文字展现着多样的音韵之美、格律之美。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的回环往复结构,凝结着朴素民歌的韵味,不只有文字背后的历史信息;唐诗宋词中“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格律要求,在平仄与押韵中流淌着端庄与典雅,不只有理学的哲思和历史的厚重;现代诗歌中“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排比句的运用,展现着朗朗上口层层推进的奇特文风。脱离思想之外,文字不同的发声与排列构成了音韵美、格律美,是言辞中蕴含的美学遗产。
从每个人的言辞习惯出发,对同一种思想进行阐释时使用的不同语言区别了每一个人。对与社会底层困苦百姓的惨状,老舍用平实地道又富有老北京气息的文字表达了他的深切同情;鲁迅则直指时弊,用一阵见血的议论抨击时代的不公。文字,展现着每个人的个性。
同时,领会思想这一阶段完成后,我们就能弃言辞于不顾吗?我认为不可取。诚然,思想作为言辞所达成的目的十分重要,我们可以把思想看作言辞的结果,将言辞视作一种手段。如果得知结果就将过程抛弃,当结果出现偏差时,我们该如何校正?被领会的思想如果缺少言辞作为证据,如何被证实是正确的思想?联合国在各种大型谈判中记录言辞,纠正偏颇的言辞内容,才得以使人信服。思想作为具有主观性的结果,需要保留言辞推究其正确性。忘掉言辞,这一切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从思想的传播角度看,忘掉言辞会使思想无以传承和转述。仓颉造字,用以将信息与思想长时间保留并让更多人知晓;先人编纂史书,是为后人传承历史。思想失去言辞便只能昙花一现,只有保留言辞才能将思想传递。
领会了思想后,必须保留言辞,来保留言辞自身的功用和发扬思想的妙处。得意而留言,方可兼得言与意之大用。
评点:文章对言辞与思想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剖析,具有以下优点:1. 结构清晰完整:开篇明确阐释了言辞与思想的基本概念,引出庄子关于“得意而忘言”的观点,为后文的反驳树立了靶子。逻辑连贯,结尾总结升华,整体结构严谨完整。2. 论据丰富多样:列举了《诗经》《唐诗宋词》以及现代诗歌中的经典语句,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生动地展现了文字在音韵、格律、排比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独特美感,有力地证明了言辞脱离思想仍有重要价值。此外,还运用联合国谈判记录言辞以验证思想正确性以及仓颉造字、先人编纂史书助力思想传承等事例,从不同侧面为文章观点提供了充足的论据支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 论证角度多元: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对言辞与思想表面关系的探讨,而是从多个维度深入挖掘。多视角的论证使文章更为全面、立体,避免了论证的片面性。
不足之处:1. 部分论述深度可加强,部分论证略显薄弱。2. 语言文采性稍欠,缺乏感染力和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阅读体验和艺术魅力。
内容18 分+ 表达17 分+ 发展等级19 分= 得分54 分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