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敏
作者: 李立史敏,江苏南京人,34岁,现居洛杉矶。本科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毕业后进入制作过《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片头的公司Elastic.tv,参与多部一线美剧、电影的片头设计与制作。2024年凭借《最后生还者》片头获得艾美奖最佳片头设计奖。
人物解读
角度一:种子的故事。
学生时代就想过要拿一个艾美奖的史敏,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在心里种下这颗“种子”的呢?四五岁的时候,史敏家住顶层,楼顶有个天台。有一天她坐在清晨凉爽的风里,看到一颗粉色的朝阳。“我拿着蜡笔和一些废纸,坐在天台上开始画朝阳。”在史敏的印象里,那是自己第一次对画画产生兴趣,第一次拿起蜡笔。史敏坐在天台画朝阳的一幕,正巧被父母看见。此后,父母有意地引导女儿的天赋一直到今天。美术生史敏的故事,从这里生根,发芽。
角度二:初生牛犊不怕虎。
史敏和这个职业的缘分,来得一波三折。高中时,史敏无意间点开美剧《广告狂人》。这部艾美奖宠儿的片头设计语言简洁而克制,短短40秒,让史敏第一次对“片头”这个东西留下印象。
2016年,《西部世界》的片头像一剂兴奋剂,刺激着史敏的神经。不擅长二维动画的沮丧、即将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巨大压力,这些让她对未来难辨的情绪,被截然不同的振奋心情取代。“它的美学呈现深深震撼到我,我当时想,这个东西真的好好看,我想去做,不做不行。”
后来,史敏又经历了一段不断试错的人生历程。在自学一年半后,史敏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一部叫glissando 的3D 短片。这个作品被当时制作《西部世界》片头的工作室看到,他们随即向史敏发出了合作邀请。
角度三:厚积薄发。
史敏参与完成了大量一线美剧、电影的片头设计工作,包括《花木兰》《惊奇队长》《暗黑物质》等耳熟能详的名字。
2022年,史敏进入《最后生还者》片头项目组,负责概念设计阶段。设计过程中史敏遇到了难题:如何在写实与抽象间找到平衡点。在她的设想中,菌类疯狂生长,变幻成各种形态:变成高速公路,横穿在城市高楼大厦天际线间,接着以抽象的形态,变成美国地图、人脸、防护网,最终幻化为两位主人公的形象。
可是要怎样能保证观众看出来这既是菌群又是高楼大厦?反复磨炼中,史敏迎来厚积薄发的一刻:一个非现实却写意的微观菌群世界在她手下诞生了。被攻克的难点成为作品最大的亮点, 最终为史敏赢得了艾美奖。
运用示例:很多年轻人说自己被现实磨平了一些棱角。其实,人生都是在经历试错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片头设计师史敏一直不停地换专业,不停地探索,再不停地失败。但她没有放弃,她一定要找到让自己喜欢到一看到、一想起就起鸡皮疙瘩的事——这个执念,会避免许多短视的决定。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短期的将就,永远无法解决长期的问题。
人生的道路漫长且曲折,在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时,我们或许会经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但只要我们不选择将就凑合,而是以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去跨越一道道难关,那么,终究能够收获因坚持与热爱而带来的满足与成就。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