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君
蒙上双眼,你敢在黑暗中奔跑吗? 14岁时彻底失去光感的何亚君,10年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跑了70多场马拉松,还发起了“何亚君助盲团”,带动更多视障人士跑起来。一根助盲跑绳,相互联结,相互治愈,在奔跑中成为彼此的光。
人物解读
角度一:跑步带来的重生——从黑暗到光明。
14岁时,何亚君因视网膜脱落而彻底失去光感,人生仿佛被关进了一个无尽的“黑盒子”。为了谋生,22岁的他独自前往北京学习按摩。长时间的缺乏运动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的体重一路飙升,到2014年已经达到了190斤,并患上了重度脂肪肝。机缘巧合之下,一个朋友带他走上了跑步的道路。虽然初次跑步充满了恐惧和艰难,但跑完后那种久违的轻松感,却让他瞬间爱上了这项运动,也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角度二:跑步的力量——从自我封闭到自信乐观。
在接触跑步之前,何亚君并不接纳自己,除了必要的工作,他几乎不愿意出门,生活枯燥而乏味。但跑步为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自信。在日复一日的跑步中,何亚君从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逐渐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自信者、乐观者。
角度三:引领与激励——从个人到团体。
身为盲人,何亚君比其他人更懂这个群体的需求。他深知,跑步不仅能够带来身体上的健康,更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自信。因此,他不仅自己跑步,还积极带动更多的盲友一起参与。2015年5月,何亚君成立了“何亚君助盲团”。这个团体由盲人和志愿者组成,通过一根牵引绳,一起摆臂、一起迈腿、一起完成跑步目标。在他的呼吁下,助盲团从最初的十多个成员,发展到了如今的六百多位盲友和二千三百多名注册志愿者。他说:“我认为跑起来的不是身体,首先精神世界要跑起来,才能带着你的肉体一起跑。”
助盲团的活动,也让更多人开始了解盲人这个群体。他们发现,原来盲人也可以跑步,原来人生的主动权永远在自己手里。何亚君和助盲团的出现,打破了社会对盲人的误解和偏见,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角度四:坚持梦想,无畏前行。
尽管跑步对于全盲的何亚君来说充满了挑战和恐惧,但他从未放弃过。他说:“我觉得我们和健全人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他的每一步奔跑,都是对生命的礼赞,都是对自我的超越。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何亚君在过去的10年里参加了多达70余次的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赛。那些跑马拉松得来的奖牌,曾并排挂在他开的第一家按摩店里,成为他人生中的纪念。何亚君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人生的马拉松,不在于你跑得有多快,而在于你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
运用示例:在人生的赛道上,有人选择平坦的大道,有人则挑战崎岖的山路。而在马拉松的赛场上,全盲跑者何亚君,用他的坚韧和热爱,为我们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励志故事。在很多人看来,视力障碍意味着与运动无缘了,然而,何亚君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尽管视力障碍让他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他却用双脚丈量了几十场马拉松的距离,完成了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壮举。他用行动证明,即使身处黑暗,也能跑出光明的人生。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