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写
作者: 潘洪泽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周游列国,以宣扬其仁政主张,历经多年未能成功。他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尽管如此,他却并不放弃,被人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身处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面对所有问题,都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了孔子的执着和责任感,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信念的坚定守护。同时,他鼓励人们在困难重重时,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尝试,不断探索。
例文
于“可为”处开拓,于“不可为”处守志
一考生
智慧之言,振聋发聩;哲思之语,覃思苦虑。千年前,孔子驾木车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成为后世青衿学子的信条。然世异时移,面对着文化的多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弥足珍贵。我认为:林无静树,川无静流,青年立身,既须有“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毅,亦当有“不可为而退之”的智慧。
“知不可为而为之”即初心如磐。《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前路漫漫,毋忘在莒。孔夫子周游列国,屡受困厄,见危于陈蔡之间,然为天下求仁之心未曾动摇;苏格拉底受人谗言,遭受审判,求真之心却几无撼动,始终紧握着“人,认识你自己”的德尔菲神谕,直面死亡。从毕生追寻爱与美德的西蒙娜·微依,到屡次参与革命战斗的功勋黄宗德,都是不忘初心书写人生的生动注脚。面对意义深远、关乎人类共同福祉的问题,他们彰显了一种义无反顾的人生态度、践行的是无悔人生的理念。
“知不可为而为之”,更须踔厉奋发,披荆斩棘。“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精神不止于果敢抉择,更在于躬行不辍;飞机专家顾诵芬领导团队铸剑七十年,冲关破隘,在一步步的技术攻关中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正是无数实干者的奋楫笃行,才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传承千载,超越古今。
然而,物极则必反,否极终泰来,不是一切事情都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退而守成,心不妄动,不临渊羡无妄之鱼,退而结真实之网亦是智慧。
知其不可为而退之,量力而行,海阔天空。凡事争高下,不是志气而是贪妄。知不可为处,量力而行是正道。著名化学家瓦拉赫青年时期遍学艺术、社会学,无一出众,但转身投入化学研究,沉潜钻研,为人类事业作出一番贡献;汪曾祺自嘲“从小到大,数学不佳”,故而投入文学创作,为近代中国的文学创设了一处独特桃源,因而在可为与不为之间量力而行,方能守志永恒。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有舍才有得,面对如今的世界,有些时候我们的一味追求只是沧海一粟,不如换个思路,说不定会离我们的目标更近一步。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立身既须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风,也应有“知其不可为而退之”之志,不失其志,亦量力而行,力、智并举自然能成其久远。
评点:文章开篇明确提出观点,然后重点阐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和意义,接着论证奋楫笃行的行动,论述过程具有辩证性,追求语言的典雅,古代警句的引用给文章增色。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