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自塑与他塑”导写
作者: 肖牡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旅游季节,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旅游图片,各地文旅局也纷纷发力,展现祖国锦绣河山不尽的生命力。地方形象的打造有新媒体传播中他人的表达和塑造,也有当地积极借势的自我塑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他塑与自塑”哪些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核心概念是“自塑”“他塑”,“他塑”即“他人的表达和塑造”,是外界事物对自己的描述与评价,是材料中“网友们”“新媒体”的展示,是成功的辅助条件;“自塑”即“自我塑造”,即材料中的“文旅局”“当地积极借势”,是自身不断提升与发展,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它强调在地方旅游形象的打造中二者的积极作用,由此推开,“自塑”与“他塑”是取得成功的法宝,不可偏废,他塑是外因,自塑是内因,是个人成长与发展、事物演变进化过程中的内力,只有当二者形成合力,方能形成真正的助力。
例文
理性看待他塑,清醒回归自塑
湖南浏阳田家炳实验中学 宋卓言
“他塑”与“自塑”是展现对外形象的不同手段。但其效用相同——对已有的自我清晰定义,并以此提升和塑造更好的自我。我以为,应理性看待他塑,清醒回归自塑。
旅游季中,地方形象的打造由新媒体的“他塑”和文旅局的“自塑”有机合成。很多时候,他者视角的“他塑”能更清晰地指出优点,也能更一针见血地发现不足,“自塑”的视野盲区就此得以补全。理性看待“他塑”后进行自我反思,扬长补短,积极采取行动,往往能够造就“他塑”成就“自塑”的良性循环。
理性看待“他塑”,不居高临下,不妄自菲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纵古观今,从“他塑”中汲取养分的例子比比皆是。唐太宗从谏如流,其“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美谈赢得人们称赞,成就大唐盛世河清海晏。然而,“他塑”中不乏言过其实的,这就需要我们理智看待。唯有舍弃“他塑”镜头下的“凹面镜”与“凸面镜”,选择“平面镜”,才能让我们在他塑之中回归本身,成就更好的自我。
清醒回归“自塑”,反躬自省,积极行动。在对“他塑”理性分析后,褪去“糖衣炮弹”式的自我欺骗,不仅仅满足于“半亩方塘”之乐,更是我们在“自塑”之前所要明确的。华中科技大学鼓励学生指正校方不足,积极听取意见,塑造良好的校园形象;胖东来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积极完善自我,塑造出商业标杆的形象。同时,“自塑”并非单纯向外展示美好形象,积极传播正能量。它所强调的应该是在追求更好的外在形象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在打磨中不断提升,从而能展示真才实干,在外界的目光下应对自如。
虞世南有言:“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应该说蝉声远播,一方面是因为站得高,另一方面借助了秋风的力量。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让自己站得更高,同时也要借助“他塑”的外力,让自己走得更远。
评点:文章抓住材料关键词“自塑”“他塑”起笔,审题准确。从“理性看待‘他塑’”“清醒回归‘自塑’”两方面阐述中心。材料丰富,运用例证、引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更具思辨性,语言上用词精确,如“凹面镜”“凸面镜”“平面镜”等,新颖别致又意蕴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