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骑士》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生于古巴,后移居意大利。毕业于都灵大学,二战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194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通向蜘蛛巢的小径》。20世纪50年代起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写作小说,或反映人的异化,或讽刺现实中的种种荒谬滑稽。《分成两半的子爵》是他的代表作。
作品介绍
《不存在的骑士》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的是发生在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大帝统治时期的一则离奇的故事。查理大帝一天在阅兵时惊奇地发现队伍里有一位没有躯体但全身装束严整的骑士,他自称是“不存在的骑士”;他没有肉体,也没有灵魂,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各种动作;骑士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以便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故对未来充满了疑虑和惶惑。卡尔维诺塑造这个“不存在的骑士”形象,是想借此渲染现代人自我存在的意义,并暗喻现代人焦躁不安的心态及其无形的社会地位。
片段摘录
1.书册和誓言,比不上一个人既有的价值。人可以进行书写,只不过灵魂可能早就已经落失。
适用主题:打造虚名不如修炼自身;誓言再美不如具体行动……
运用示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都是割裂的,比如誓言与行为、宣传与实际、称号与本人……就像《不存在的骑士》中所说的:“书册和誓言,比不上一个人既有的价值。人可以进行书写,只不过灵魂可能早就已经落失。”所以,孔子认为看人要“听其言”更须“观其行”,孟子亦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因为言语和书籍中少不了主观甚至粉饰的东西。
2.名字只是在他身上滑过,从来不能粘住。
适用主题:身外之物;名声不能与人画上等号;认识自己……
运用示例:回望历史,多少名字随着典籍中书写的历史和民间的口口相传传诵至今。其实这些“江湖上的传说”与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可能相去甚远。正如《不存在的骑士》一书所言:“名字只是在他身上滑过,从来不能粘住。”后人每每会根据社会或时代的需要给历史人物“整理妆容”,现代人亦会出于某些目的为自己打造声名,但名字只会“滑过”,不会“粘住”!
3.让他去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是使他懂得道理的唯一办法。
适用主题:任何知识都要来自实践;深入生活才能明白事理……
运用示例:很多事理单靠空洞的说教是难以让人真正领悟的。哲学上有句话:“实践出真知。”卡尔维诺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也说过:“让他去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是使他懂得道理的唯一办法。”我们有不少难以接受的道理,到了实际生活中便会得到深刻的体悟,因为现实是严峻的,惩罚也是严酷的,对错误的惩戒会让你有切肤之痛。
4.我们跑向真实,笔和我从一张白纸开头上就一直期待着与真实相遇,只有当我提笔之后能够将懒惰、牢骚、对被幽禁在此受苦的怨恨通通埋葬掉的时候,我才能进入真实的境界。
适用主题:心灵扭曲无法表现真实;文学作品需要客观表达……
运用示例:有道是“愤怒出诗人”,但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难以平复的愤怒之中,他的作品一定不是诗歌中的上品。文学创作是需要一种客观、冷静的心态的。《不存在的骑士》中写道:“只有当我提笔之后能够将懒惰、牢骚、对被幽禁在此受苦的怨恨通通埋葬掉的时候,我才能进入真实的境界。”扭曲的心灵,会让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变得扭曲和失真。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