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梅雨扶窗纱

作者: 姜清童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4年4月30日,随着神舟十七号飞船平安降落东风着陆场,太空“出差”半年的三名航天员顺利回到地球怀抱。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光彩夺目的“显功”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呕心沥血、累积潜绩,也离不开无数无名英雄的深藏功与名。其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如此,既有“显功”,也有“潜功”。材料中“既有‘显功’,也有‘潜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云山苍苍,江海泱泱,成功之风,山高水长。

——题记

显功,犹如游龙戏水,清月映照,其名望之盛,宛若星辰闪烁;潜功,恰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内涵之深,犹如溪流潺潺,清澈见底。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的成功如同青梅酒,慢火细煮,于无声处听惊雷;有的成功则如群星璀璨,照耀夜空,却也离不开那无数次梅雨的滋润。

追求功成名就之人,既要在显赫中深藏不露,又要在默默无闻中积累力量,最终使潜质转化为显赫。若想彼岸之花次第开放,必须心怀耐心,经受磨炼,静听梅雨轻拂窗纱之声。

梅雨时节的湿气,如同自然的洗礼,洗净了你我身上的铅华,褪去了往昔的烟霭。在千里江波之上,楚天辽阔,我们仍需耐心等待,面对重重困难,步步为营。然而,只要坚持不懈,终将迎来黎明的曙光,破晓而出。

梅雨之花,须以坚为伞而踏。“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一代孤臣苏轼被贬黄州后兴修水利工程之壮举,潜在的是官民一心,众志成城;世人称叹的《聊斋志异》,却不知蒲松龄潜修72年,四次落榜举人的仕途之苦路。他们身上的成功是三尺之寒,非一日之坚。他们显功的背后,离不开他们内心深处的潜龙游动,只待一飞冲天。

梅雨之花,须以团为履而跨。收取关山五十州,但也曾许人间第一流。是吴明珠扎根瓜田半个多世纪,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瓜果强国”,背后是无数瓜农无条件的跟随;是向仲怀60多年的家蚕研究,只为在大西南填补种植养蚕技术的空白,他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日夜奋斗;更是上海交大博士贾金峰,10年只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研究,导师带团队共同冲锋,用显与潜的结合,弥补我国拓扑量子领域的空白。

梅雨之花,须青年执笔而画。湍湍江河入海流,往年归来雄心厚。作为时代冲击下的浪花,我们应沉淀为潜,腾飞为显,积跬步为坚,吸素月分辉之华。拥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节,也应有“直待凌云始道高”的雄心;应含“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持,也应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格局气度。唯有执笔悄悄打下潜行之基,方可期待有朝一日直冲云霄而破局。我们惟诚,惟信,惟念,少年的理想有千钧之重,执笔时可直指成功的苍穹。

生长于斯,念兹在兹。显的背后依托着十四亿广众建广厦,显的倒影雄浑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巍峨,厚土载厚德。

前行路上经历着显褪去的伤疤,静听梅雨扶窗纱。

评点

文章有文采,意境深远,从题目“静听梅雨扶窗纱”到全文的构思布局,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主题的深刻理解。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的题记和结尾的呼应,形成了首尾圆合的结构美。中间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从历史人物到当代英雄,再到对青年一代的寄语,逻辑清晰,过渡自然。每一段都围绕“梅雨”这一核心意象展开,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现实的宽度,体现了作者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巧妙组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