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长衫”,更见广阔天地

作者: 陈禹彤

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读来可笑又可怜。可如今,正是这个满口“知乎者也”的孔乙己,让无数年轻人流下感同身受的“辛酸泪”。从这个小人物的身上,映射出当代人的困境——当现实给就业选择做了减法,我们如何脱下“长衫”,为自己的心灵做一个加法?

虽有学历但高开低走,面对低门槛工作却又放不下身段,这正是现实生活中无数“失意书生”的心灵困局。“孔乙己文学”的火爆,归根结底,是面对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个体对世俗标签的维护、无奈与挣扎。也许对他们而言,一纸文凭就像是围城,曾经对能穿上这身长衫有多么梦寐以求,如今对脱下长衫就有多少精神内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脱下“长衫”,已不仅是一场探索未知地图的冒险,更是一次冲破内心牢笼的突围。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学历是工具而非枷锁,有志青年又怎能被束缚在这一袭“长衫”之中?正如塔拉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断言:“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加顽固。”正如黄文秀拥有北师大硕士的高学历,却将“长衫”安然脱下,投身国家扶贫事业,用实干和奋斗让家乡更加美好。是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能否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价值,其意义更为深远。青年人唯有脱掉“自嘲焦虑”的长衫,方可坚定理想信念,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穿上长衫为吾志,脱下长衫亦精彩。维特根斯坦有一言让人心动:“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高薪、高职的工作固然令人艳羡,但在最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内心动人的光辉亦不会泯灭。我们也看到“耶鲁村官”秦玥飞投身基层,助力乡村扶贫攻坚。感动有力量,平凡亦闪光,在这些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孔乙己”新的可能:他不再是只存在于书页中的腐儒形象,而是千千万万追梦人的缩影——在生活的低洼地带,他们脚掌着地,向深处扎根,像灌木一样茂密生长在大地上。

当下,禁锢住当代年轻人的又何止一身“长衫”?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也成为无数人走不出的大山。然而事实是,能从圆心画出多少条半径来,就有多少种生活之道。通向罗马的路并非只有一条。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要受命运的摆弄。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就是一只拨弄珠子的手,精力、意志、学历,通通变成了由自己支配的珠子。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在时代的结构性焦虑中找准自己的精神坐标。

天涯何处无芳草?人间到处有青山。长衫很长、很重,沉甸甸的社会期望将无数“孔乙己”们困入围城之中;长衫也很短、很轻,只要心念一动,便可挣脱束缚,奔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忘了:有些鸟儿是注定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评点

“孔乙己的长衫”这个命题,着眼社会热点,呈现出当代青年与之相关的两种不同生存和人生态度。有的“下不了高台”、脱不下长衫,有学历但对生活现状不满;有的则能“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脚踏实地地改变着自己生活的现状。显然,命题者的情感态度倾向于后者。该文审题严谨,题目“脱下‘长衫’,更见广阔天地”,正吻合此次命题的题中之义。

文章结构清晰,例证新颖,说理充分。尤其是作者行文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足可看出作者的语言功力非同一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