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答案背后的思考挑战

作者: 张雯曦

例文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我们已迈入一个信息畅通无阻、答案随手可得的新时代。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问题是否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少?人们的思考能力是否会逐渐退化?

诚然,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能够在信息搜索、数据分析等领域帮助我们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比如智能手机应用让我们能轻松查询公交线路、预订餐厅;在职场上,人工智能可协助我们迅速整理繁杂的数据、生成专业的报告。这些工具的出现,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心态。当答案可以如此轻易且迅速地获得时,我们是否还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否还愿意主动提出问题?以往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我们或许会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与同学深入探讨、虚心向老师请教。这一过程不仅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锻炼了信息搜集和沟通协调能力。但如今,面对难题时,许多同学不再愿意耐心分析、逐步推理,而是急于依赖AI的快速解答。尽管这样能迅速完成作业,但长期下去,我们可能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也有很多人善用人工智能并持续创新,提出了更有深度的问题。就如著名华裔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不仅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断挖掘这一技术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并借助AI的力量来寻找答案,从而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边界不断向前迈进。

事实上,人工智能应该被视为我们思维训练的有力工具,而不仅仅是答案的提供者。如果将其视为思维的延伸,而非替代,那么人工智能就能成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辅助。如此,既可以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又能保持并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

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句话在这个时代更显得振聋发聩。身为高中生,绝不能满足于安逸的现状,而应持续挑战自我、勇敢地向未知领域探索。只有保持不断提问、不断求索的态度,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评点:在论证结构上,文章条理分明,先以实例说明科技进步的积极面,再引出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对比论证,即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凸显了科技进步对人们思考方式的影响。此外引用科学家李飞飞的案例,正面展示了科技与人的和谐发展,增强了论证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以爱因斯坦的名言作为结尾,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启发意义。(指导教师:葛未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