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手记——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甲卷

作者: 王典馥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考题解析

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句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一,“学习与他人相处”是材料中的首要前提,它指出了人际交往是每个人必须面对、学习的课题;其二,“坦诚交流”是材料的核心概念,它凸显了真实而开放的交流对于人际关系的现实意义;其三,“真正的相遇”则是材料中的关键题旨,它强调人们之间应是在心灵上、思想上的深入交流与理解,通过坦诚交流来实现人际沟通目标。这些关键词句,共同构成了材料的丰富内涵,考生只有对此类关键词句的内涵整体把握、审准题旨,才能准确立意、巧妙构思,写出佳作。

虽然全国甲卷作文材料文字精短,但考生要写出优秀作文,还是应冷静分析其主旨表达层面的多维指向性。一是指向个人成长层面。如学习与他人相处,发展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社交能力。二是指向社会交往层面。如坦诚交流,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等。三是指向心理发展层面。如强调表达真实想法和维护人际的和谐关系,在表达自我和考虑他人感受之间找到平衡点,都是值得强化表达的话题。四是指向文化视角层面。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学会坦诚的沟通方式,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学习和尊重不同的沟通习惯、表达方式等。

二、立意参考

1.个人经历与反思。结合个人实际经历,描述在与人相处中遇到的冲突和沟通难题,以及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展示对坦诚交流的认识和感悟。

2.社会现象分析。选取社会上的一些典型现象,如“隐形人”“和稀泥”等,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它们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通过批判或倡导的方式,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3.心理层面剖析。深入剖析人们在交往中害怕冲突、不愿表达的心理原因,以及这种心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4.文化背景探讨。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方式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可以引用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案例,展示如何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实现坦诚交流。

另外,考生还可以尝试创意写作来表达深刻主题。如使用寓言、故事、对话等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和角色,展现人际交往中的沟通难题和坦诚交流的现实意义。

素材支持

素材一

齐鲁壹点心理专家团认为,“不会拒绝”是个普遍的困扰,如不少咨询者所说,它往往与“害怕被拒绝”伴生。实质上,这是一份虚假的心理契约,包含着两种谬误:拒绝是伤害;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在这种不良思维的影响下,人们不再确信自己的价值,而妄图通过假象为自己谋求安全感,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容易大量消耗自身情绪,终究事与愿违。而发现谬误所在,打破虚假契约,才能获得拒绝的勇气,甚至享受拒绝的乐趣。

素材二

2023年6月,一份《2023年度杭州市市属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笔试面试入围人员名单》先于官方在杭州多家培训机构间流传,引起广大考生乃至社会大众各种疑虑与恐慌,杭州市人事考试院很快回应本次失误源于工作人员历史22秒的预发布设置操作错误,而这期间的信息可能被关心此信息的考生、广大网民及相关机构读取。杭州市人事考试院第一时间澄清了谬误,并向社会道歉,这种坦诚以待的做法值得肯定。

素材三

孔子说:“非文辞不为功。”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应该充分重视文辞的力量。“修辞立其诚”意味着平等的交流、优雅的应对、和平的对话,体现着从容的风度和理性的沟通,昭示着我们坦荡和真诚的民族性格。

素材四

狐狸对小王子说,“心灵的坦诚首先需要敞开心扉去了解。任何事物都是先了解,才会慢慢地走入相知。人太忙了,所以也就没有时间了解任何东西。”狐狸又说,“坦诚就是没有掩饰,它会使一切都不再需要虚伪的面纱。比如说,你并不喜爱一个人,那么你就不需要带上伪装的笑,这就是最浅显的坦诚了。当然,坦诚有很多种形式。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坦诚,那么你会生活得很轻松。”

运用提点

考生可以从作文材料中提炼出多个写作角度,如探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表达个人对于坦诚交流的理解和看法、谈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坦诚交流来解决问题等。这使得考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创意,写出一篇有深度、有见地的作文。为此,以上四则典型素材可以这样巧妙运用:

第一则素材立足真实的人际交往困境,从虚假的心理契约出发,再现问题群体的真实情境,对其中的谬误分析切中肯綮:沉默与迎合并非交往良策,学会坦诚表达,勇敢拒绝,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正视问题,毫不遮掩,不仅有利于问题解决,还能让自己享受正向情绪价值,更加自信。正好切合全国甲卷作文题材料中唯有“坦诚交流”才能实现“真正的相遇”这一辨证主旨意蕴。

第二则素材立足社会机构问题的应对情境,“坦诚”的事件不仅可以是表达观点,还可以是对自己错误的勇敢面对与率真的道歉,这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体现。毕竟“过也,人皆见之”,掩耳盗铃式的狡辩只会让错误越描越黑。本素材能深刻揭示“坦诚交流”与“真诚相遇”的丰富哲思。相比较上一个素材,主体层面有了递进,可以体现考生写作思路的进一步拓宽,视野的进一步开阔。

第三则素材立足民族交流情境,联结教材《修辞立其诚》,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交往智慧进行了新解读。修辞反对“假大空”,崇尚“真善美”,“修辞之诚”体现了中华民族质朴、诚恳的文化、心理和诉求,蕴含着在国际关系中坦诚交流和互联互通是避免误解和冲突、增进理解信任的关键,也切合文题旨意。

第四则素材选自《小王子》,立足坦诚的深意,从“人”身上缺失的品格来表述“坦诚”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以促成“相知”的理想之境,引人深思。以真诚之心主动了解,实现融洽;以真诚之心拒绝虚伪的掩饰,表达真实的见解,即使是拒绝,也坦荡磊落;以真诚之心认识自己,哪怕不完美,也勇于接纳与改进,这便是坦诚,这才是实现“更好的相遇”之秘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