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离经叛道”的盛大告别礼
又是一年骊歌未央,毕业生“显眼包”们又整“新活”,带来一些小小的毕业震撼: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硕士,在毕业典礼上装扮成一只哈士奇,让拨穗老师十分震惊;大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上,一位学生突然掏出香槟酒杯,邀老师举杯共饮……各式各样的新奇“整活”,有人觉得可爱,有人觉得“出格”。不容置否的是,出其不意的创意举动,让这场毕业盛典格外热闹。
文本解读
角度一:一场盛大的告别礼。
毕业典礼是一场“我是主人公”的仪式,也是一场盛大的告别典礼。无论是簪花还是走红毯、拍写真,大家各出心裁,用一次热烈与勇敢尽力回应内心的愿望,让不一样的瞬间成为人生永远的一帧定格。
角度二:少了模式套路,多了真情实意。
以前,大众对于毕业典礼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升旗仪式、领导讲话上,反观近些年出圈的毕业典礼,它们在保留部分传统仪式的同时追求创新、彰显个性,侧重于营造氛围、流露感情。每一个人无论身份如何,都能享受到同样的自由和快乐,毕业仪式化作了一场贴近彼此的心灵物语。
角度三:更加包容开放的大学文化。
今天的师生关系,更加“亦师亦友”,学生尊重老师的经验和知识,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今天的大学文化,更加包容、开放。就像人们常说的,大学之所以令人向往,不仅在于宜人的风景,还在于精神感召。
运用示例:仪式是宣告一个变化的完成。作为从学生向社会人身份转化的特殊拐点,毕业典礼成为了他们特定的出格瞬间和义无反顾的勇敢时刻。最后限定的学生身份承载着的容错空间,让“这一刹那”的他们不必严格肃然,而是抓住这一时刻的尾巴跳出常规,做一个无畏的堂吉诃德。看似“不合规矩”的举动,在这些青春明媚的笑语中变得俏皮可爱,成为定格学生时代的献礼。
(编辑:关晓星)
上一篇:
“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
下一篇:
《孤独星球》官宣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