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精品素材7则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假如时间是一匹布,就把所有不好的部分都裁掉。裁掉吓人的黑夜,然后把幸福的部分缝起来,这样,日子更好挨一些。再把它像大衣一样穿在身上,永远开开心心的。 —...
特别策划 | 别离不言愁,博识踏云峰 毕业,不仅仅是青春岁月中的一段告别,更象征着人生新篇章的壮丽启幕。正如古人以诗酒相送,寄托对即将踏上征途的友人的深情与不舍;今日,我们亦能从诸位师长的毕业赠言中,深切感受到对毕业生们过往的肯定、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以及面对未知世界时所需的勇气...
时事热点 | 实验动物不该成为被忽视的生命 2024年6月24日,“杜江霍思燕收养实验犬”登上热搜。一条视频记录了在公路旁草坪里静静等待死亡的小狗与霍思燕夫妇的相遇、被送往医院、被确认为实验犬、成为名为“珍珠”的霍家家庭成员的全过程。霍思燕在社交账号上写道:“那天,我们意外地捡到了一...
时事热点 | 今天,你“City不City啊”? 去旅游打卡,以前只会问“好不好玩”,现在不一样了,要问“city不city啊”。“city不city啊?”“好city啊!”这句刷屏的网络热梗出自一位外国博主在中国旅游时和妹妹的对话。由于语调“魔性”,吸引了许多网友模仿。在大家的演绎下,这...
时事热点 | “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 “其实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这一话题引发热议。“人生的容错率”,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接受的错误、失败和挫折的程度,它变相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适应能力和复原力。 文本解读 角度一:“人生的容错率”表达的是对优绩主义的反抗。 “不好好复习,...
时事热点 | 一场“离经叛道”的盛大告别礼 又是一年骊歌未央,毕业生“显眼包”们又整“新活”,带来一些小小的毕业震撼: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硕士,在毕业典礼上装扮成一只哈士奇,让拨穗老师十分震惊;大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上,一位学生突然掏出香槟酒杯,邀老师举杯共饮……各式各样的新奇“整活...
时事热点 | 《孤独星球》官宣停更 2024年6月26日,旅行内容供应商“孤独星球”宣布停止在中国的出版业务,这意味着暂时不会有新的中文旅行指南书面世。《孤独星球》曾被许多旅行爱好者誉为“旅行宝典”,2013年以来,在中国出版了超过300种中文旅行指南和旅行读物,累计销售数百...
时事热点 | 00后接管《动物世界》 “维c动物园”等新一代短视频创作者,把动物纪录片《动物世界》的画面配上恰到好处的BGM,与如今的网络“梗”文化、废话文学,以及各种反转结合起来,搭配上魔性的后期和剪辑,让《动物世界》又以新的方式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火出圈”。 文本解读 角度一...
时事热点 | “鲁迅故里”上热搜 近日,位于浙江绍兴的“鲁迅故里”登上了热搜。鲁迅故里景区撤除了23处隔离栅栏和隔离线,除鲁迅祖居20处外,鲁迅故居德寿堂和三味书屋思仁堂、小堂前的隔离线和隔离栅栏也被撤去。刻着“早”字的鲁迅儿时课桌,从绍兴鲁迅纪念馆文物库房里“走”出来,展...
时事热点 | 两次堤上“毕业典礼” 2024年6月29日,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长江边的同马大堤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22岁的应届毕业生谭康主动报名,回乡参与防汛抗洪。 四年前,高中毕业,他在抗洪的大堤上查阅高考成绩,在防汛中度过了高中“毕业季”。四年后,家乡又发洪水,他再次登上...
时事热点 | 抬头观鸟悄然盛行 观鸟,一个过去颇为小众和偏老龄化的爱好,现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他们周末、假日比上班起得还早,往往天不亮就背起装备往外跑,拿着望远镜和相机走到户外去观察身边和远处的鸟,不到天黑人不归。 文本解读 角度一:观鸟,激发了对自然世界的好奇...
时事热点 | 嫦娥六号掀开人类探月新篇章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从5月3日成功发射到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挖宝”,再到6月25日顺利着陆“回家”,嫦娥六号每一个“动作”环环相扣、顺利进行,这场长达53天的太空...
时事热点 | 热点速递 录取通知书上新 复旦大学将潞绸作为封面,每本录取通知书的龙凤云纹各不相同,浙江大学借鉴《四库全书》古籍的装帧方式,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外盒带了个“密码锁”……这些充满创意和特色的录取通知书不仅让新生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和关怀,更让他们对未...
人物素材 | 钟芳蓉成功应聘敦煌研究院 2024年7月8日,甘肃省文物局官网发布通知,公布了2024年甘肃省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校园招聘面试成绩。“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面试成绩92.40分,位列其报名的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考古学、大学本科)岗位第一名,进入体检环节。此前,钟芳蓉曾因...
人物素材 | 郑琦——84岁的“乡村阅读推广人” 84岁的郑琦有很多“身份”,他是一名退休乡村教师,是“郑琦乡村少年宫”的创办人,也是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近百项荣誉的获得者。多年间,他持之以恒地传递书香,助力乡村孩子健康...
人物素材 | 赵剑叶——手拿放大镜也要高考“圆梦” 2024年6月,全国共有15名盲人考生参加了高考。高考最后一科考试结束铃响时,视障考生赵剑叶仍在一个人的考场里“战斗”,按规定,他的考试时间可延长30%。最后,这位手执放大镜备考的男孩顺利完成了高考。 人物解读 角度一:梦想与坚持。 赵剑叶...
人物素材 | 呙俐——为奥运冠军“强制开机” 温柔又有力量,是人们见到呙俐的第一印象。几年前的她,是一名花游运动员——和中国花游队的姑娘们在世界泳坛破浪前行。如今的她,是中国国家游泳队体能训练师,负责张雨霏、覃海洋等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及一些专项的辅助训练。 人物解读 角度一:从小就是“...
人物素材 | 张勇民——见证中法科技交流四十年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院士张勇民受邀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中法科技成就展等纪念活动。谈到几十年来两国间的科技交流,他认为自己就是一名颇具代表性的见证者。 人物解读 角度一:“我意识到自己不比别人差。” 20世纪50年代...
人物素材 | 杨臣彬——人生九十,过眼万卷 自1952年到故宫工作开始,杨臣彬从事古代书画保管、展览、鉴定和研究已有70多年,过眼的书画不计其数。他曾在库房一待就是20年,天天与藏品相处、对话,熟谙库藏各时代书画及作品的风格面貌;作为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的入室弟子,他跟随徐先生到全国各...
人物素材 | 赵莉——永远和克孜尔石窟在一起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明屋塔格山悬崖上,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但凡来克孜尔石窟参观的人,无不为那些残缺的壁画感到惋惜。为了能够复原壁画的内容,新疆文博院龟兹学术部文博研究馆员赵莉,在三十多...
素材与考试 | 一样时新蔬,烹出满堂鲜 每年冬末春初,笋这一时新菜都会成为餐桌上的宠儿。它的烹制方法多样,虽味道各异,却都能展现出它最具春天气质的滋味,满足老饕们的不同需求。而议论文写作素材的运用,正如笋的烹制:要唤起时代认同感,首选时新素材;要提高素材运用的效果,则需深度思考。...
素材与考试 | 城市传(一) 杨睿,昊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多家期刊特约作者,深耕高中议论文教学与写作,多年点中高考真题。 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独属于她的名片,而名片上的每一个头衔背后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故事:安阳、洛阳宅兹中国,文明发轫;杭州、扬州摇橹运河,藏富天下;...
素材活用 | 《乡土中国》素材拓展与运用 得分点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
素材活用 | 课本素材之“自然启迪”(二) 顺应四季的草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原文再现: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议论切入点:得时——从容在自己的四季里开花结果。 万物有四季,周而复始,从不越轨。自...
素材活用 | 跟着名画学素材(七)取彼丹青,著我华章 《甘草车》 作者:康斯太勃尔 素材链接:1820年的康斯太勃尔被提名为皇家艺术院的准院士。1824年,他的《干草车》在巴黎参加世界美术展览会,并荣获了沙龙授予的金奖。巨大荣誉下,康斯太勃尔依然心如止水,沉溺在自己的田园风景中。他对自己画作的...
素材活用 | “构思”还可以这样(一) 考场作文,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构建全文框架。我们注意到,很多同学缺乏整体构架文章的意识。为此,我们结合高分作文的范例,经过适度优化,提炼出若干精彩且常用的作文结构。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结构并非僵化的模板,而应当灵活变通,以适应不同的作文题目和写...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不对等的爱”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谚语) 写作指导 材料采用的是一则短小而隽永的谚语。谚语借助比喻和对比,感叹母爱的绵长,并揭示双向爱的不对等。“母爱”“孝心”和“回报”是准确理解和把握...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提出观点,寻找证据”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人认为林黛玉多愁善感,他找到了“黛玉葬花”等情节作为证据;某人认为《红楼梦》是乾隆组织文人写作的,她提供的理由之一是“大观园”的名称来自乾隆所写的“燕台大观”;某人讨厌薛宝钗,他设想宝钗的结局是嫁给贾...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崇清尚洁”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中国语言中,“清”与“浊”相对,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先贤们从水的“清”中,引申出了许多其他事物的“清”;从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的“清”。崇清尚洁,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成为...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新与旧”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迭代,在万象更新的时代,也不能随意丢掉“旧”的东西。新与旧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问号”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问号蕴含学问,常打问号是一种清醒,会打问号是一种智慧,解开问号是一种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幅漫画,画面勾勒出人的头部轮廓 ,内...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求知的广与深”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诗句强调知识要有广度,王之涣诗句强调知识要有高度,在这个知识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如何看待并处...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行善”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只有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后才可能施行慈善。 有人说:慈善是一种品德,与拥有的财富无关,应且行且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该材料给出...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知与行”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王充《论衡·超奇》:“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是王充《论衡》中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