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崇清尚洁”导写
作者: 张达富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中国语言中,“清”与“浊”相对,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先贤们从水的“清”中,引申出了许多其他事物的“清”;从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的“清”。崇清尚洁,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成为我们的审美取向、道德追求和社会风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共三句话,前两句提出了“清”的四层含义:第一层是水之“清”,即清澈纯净无杂质;第二层是其他事物之“清”,如空气之清新、鲜花之清香、山之清秀、玉之清透、环境之清洁、生活之清闲等;第三层是人文精神之“清”,如《氓》中弃妇之清醒、《离骚》中屈原之清高、《石灰吟》中于谦之清白、包拯海瑞的清廉、嵇康李白的清逸等;第四层是社会层面之“清”,如人际关系清爽,社会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等。材料中第三句话引导考生从不同层面思考其影响和意义,有鲜明的情感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则材料不同于以往两种概念的二维思辨,“清”和“浊”是相反对立,“浊”只是一个衬笔。作文重点是“清”,确定“清”的思考角度以后,围绕自己确立的角度立意。
例文
如水之清
□一考生
在水流经的地方,污垢被拂去,滋润着生灵。一滴水的生命,便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人生的境界追求。
水是清的,清,即清澈、清静、清廉之谓也。
如水清澈,于世立足。水之清澈,足见人生之态度。清澈,也意味着诚信与正直,是指一个人摒弃了陋习与恶念,坦然地处世。正如王安石,其政治理念虽不被众多学者接受,但从未有人质疑其为人,众人皆道其政策之弊,但批驳一番后仍会叹其人之正直,因为他只求理政,从不持个人恩怨,也从不想夺取功名。如此,虽变法失败,但其人安然,仍受尊敬。这是一个人的清澈带来的立身之基。
如水清净,于内建立。水是洁净的,即便受到污浊的浸染,也会自我净化,这便是水清之长久的原因。构筑内在,才会不受世事侵扰,出淤泥而不染。王维以其禅念吟诗弹琴、找寻自我,梭罗在瓦尔登湖找寻自己的心灵皈依。因为热爱,因为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净化自己的内心,终于寻得一方心灵净土;因为足够清净,所以包容万物,又自得其乐,于纷纷尘世间独自向阳而生。
如水清澈,于外感化。水是无私的,它滋润万物,助其生长;水又是公正的,它从不偏袒一棵树而忽视另一株草。于一个人,要如水一样清廉,感化万物,净化污浊。余太湖以一己之力,为三百多个乡村搭建书屋,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读书之乐。孔子有教无类,让教育走向民间。为世界出一份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像水一样清廉,是小我走向大我,是小流汇成江河。
当我们真正做到如水之清时,我们便能够有立身的根基、广阔的内心、澎湃的能量,我们便能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一滴水之清,汇浪花成江河,聚微光为虹霓。虽微小,却有无限的力量,待到江河汇成海,冲刷一切污浊,我们便能成为一个崭新的、蓬勃的自己。
评点:文章紧扣“如水之清”,从三个层面阐述人生境界追求,如水清澈,于世立足;如水清净,于内建立;如水清澈,于外感化。从内到外,由个人立足于世,到感化万物,从小我走向大我。思路清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始终围绕着个人修养,追求人生的境界进行说理论证,笔墨集中,行文紧凑,逻辑思维较为严密。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