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国学自测 1.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塑造了王昭君、李香君、杜丽娘和崔莺莺等经典女性形象,下列作品与上述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哪一组? A.《西厢记》—《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 B.《西厢记》—《桃花扇》—《汉宫秋》—《牡丹亭》 C.《汉宫秋》—《桃...
特别策划 | 闻香识人韵 中国香道文化源远流长,上可溯至秦汉,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自宋元明清以来,因文人的广泛参与,香道文化愈发绚烂多姿。他们或吟诗颂香,或品香参禅,又或是雅集斗香,借此怡情悦性,将焚香视作摆脱尘世繁忙、追寻闲适悠然的东方智慧法门。 岁月悠悠,历史的...
2025高考作文备考专辑 | 高考必考点之“人文底蕴”(三)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根植于心的艺术感知与美学追求,其不仅仅体现在对美的个人感悟上,更是一种对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的坚守。它引导我们形成独特的审美眼光,塑造独特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真题链接 2021年天津卷:通过“纪念日”这一特殊节点,凸显...
经典人物 | 叶永烈 叶永烈,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他从11岁起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180多部著作...
经典人物 | 王承书 王承书,中国杰出的女性核物理学家、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她奋力推动我国核技术进步50年,却甘愿隐姓埋名30载,与家人分离,被大众遗忘。她被称赞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是一位隐于时代背后的女性核物理学家。 人物解读 角度一...
经典读本 | 《正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47年生于北京,已出版50余种图书。其文字真诚而质朴,他写普通人、为普通人立传,总能写透生活的纷纭复杂与人物的多样性格。他追求生活的本真和艺术之美,即使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也坚持用读书、用思考来滋养自己。 作品介绍 ...
经典读本 | 《美的历程》 作者简介 李泽厚,湖南宁乡人,美学家,哲学家。生前是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哲学、美学、伦理学研究。 作品介绍 作者以深邃独具的目光、雄浑凝炼的笔触,囊括了悠久的中国美学史。它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一直讲到明清工艺,...
经典读本 | 真实的时间,胜过一切修饰 《少年时代》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编剧并执导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自2002年开拍,历经12年的精心制作,终于在2014年圣丹斯影展首映,并入围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导演林克莱特荣获最佳导演银熊奖。 这部影片记录了一个少年从6岁到...
经典读本 | 莫忘来处,方知归程 村落,曾经是乡人们的生命,但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可能只是课本里一个遥远的故事。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有90万个村落消失,平均每天20个。农民搬走了,村落空巢了,“一个人的村庄”已经不再是诗人的浪漫想象。于是,一群90后年轻人开始了一场与时...
素材活用 | 高考思辨类话题预测与解读(二) 【话题】 丁肇中说:“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极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点推翻后,科学才能向前走。” 对此,你怎么看? 【角度一】 在当今这个工具理性盛行的社会,人们愈发注重结果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做事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此,“少数...
素材活用 | 读诗时间(六) 对 酒 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白话释义 诗人用了两个精妙的比喻:“蜗牛角”,喻指蜗牛触须上那微乎其微的空间,暗示人生舞台的狭小与局限;“石火光”,则形象地描绘出人生短暂,犹如电光石火,...
素材活用 | 文学经典中的妙喻之“诗意” 在工业时代,人们对于诗意的追求愈加强烈:或直抒胸臆,要“诗意地栖居”;或用文青的意象来工笔诗意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如何才能获得诗意,让我们不会写诗,也能像个诗人,把生活活出一段平平仄仄?我们不妨管窥...
素材活用 | 作文逆袭必备之人物组合素材(二) 人物组合:荀子+宋濂+黄国平 人物共性:荀子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儒家思想的坚守,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宋濂冒雪访师,不怕艰难困苦,坚持求学;黄国平凭借“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信念,从小山村走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三人虽身处不同时...
单元过关 | 单元任务 一、主题综述 1.主题引入 “回到历史现场”系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主题,围绕历史类散文作品的研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修史传统,把握中国人善于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结合时代因素、作者的思想经历,我们可以客观、辩证地认识作品...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从信息中抬起眼来 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诚哉斯言,身处百舸争流的信息化时代浪潮中,“附近的消失”现象在所难免。生逢百年变局,我们自应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抬起眼来,与社会形成有机连接,方能打破桎梏,成为真我。 当今时代,如果你问一些年轻...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感谢生命中必需的等待 寒凝大地,万绿收藏。历经冬的严寒霜雪酝酿考验,才有来年生命的华章。 扎根,生命中必需的等待,生命旅程中最煎熬最痛苦的成长。从萌发到破土,扎根是这个危险跨越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种子是怎么扎进坚硬的土壤中的?有没有人感知到它的痛楚?有没有人关心...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答案终有限,问题永无涯 《庄子·内篇·养生主》中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以哲人的视角揭示了人生短暂与知识无限的矛盾,倡导我们追求学无止境的境界。然而,若从人类解决问题的维度来审视,我则认为:答案终有限,问题永无涯。 诚然,在互联网...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最美的农民画 初次邂逅农民画,那跳脱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与奇特风格,便深深将我吸引。她是那么自在洒脱,蕴含着那么多神秘美丽。 她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质朴和谐的内在力量;她充满了乡土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从她身上可以...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时间里的建筑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建筑,宛如时间的低语者。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用沉默的喉咙,诉说着过往与未来的交响。世间万物,似乎唯有建筑物,无论新旧,总能以其独有的姿态,占据着我们的视野,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而在这众多的建筑中,最让我魂牵梦绕的,...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孤独之旅 人生旅途,我们总在追逐热闹与陪伴,但或许孤独,才是灵魂的深刻写照。 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述的那样,两年的独居生活让他与自然对话,与自我对话,从而获得了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马尔克斯亦是如此,他笔下的孤独并非简单的情感缺失,而是一种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