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36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36期

旬刊 学生必读

简介

《作文与考试》是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一本新生代语文素质教育类期刊,中国首届、第二届优秀少儿报刊奖获奖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课堂教学分会会刊。读者以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为主。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

目录

卷首 | 精品素材

如果他们给了你画好线的纸,不要按着线写。——胡安·拉蒙·希门尼斯 珍惜你的低谷,你会看到很多真相。时间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低谷期的苦难,就是为了积蓄力量,哪怕是裂缝里透出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然后...

特别策划 | 走进书院,寻觅精神故乡

在时光的长河中,书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智慧的传承与思想的碰撞。 书院,是一方充满书香与哲思的天地。在这里,古往今来的学者们汇聚智慧,以笔墨为舟,以知识为桨,引领着求知者在浩瀚的学海中遨游。它见证了无数个挑灯夜读的身影,也聆听过无数场...

特别策划 | 单元任务——劳动光荣

一、主题综述 1.主题引入 从教考结合的视角来看,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专题深入探讨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展示了劳动的美感,并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劳动光荣观念。 劳动是人类摆脱蛮荒、推动历史进步最直接的因素。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男耕女...

经典人物 | 苇岸——以生活和写作昭示生命之诗

苇岸,中国自然文学写作先驱。“他在这个他并不满意却又热情爱恋着的喧嚣的世界上生活,总共不足四十个年头。”在短暂的一生中,苇岸笔耕不辍,一生关注“大地上的事情”,文字中充满对自然的深切关怀与细腻的爱意。诗人王家新说,苇岸把麦地、树林、冬日的小...

经典人物 | 乔叶——贴着乡村的骨骼去书写

作家乔叶本名李巧艳,以前她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太乡村气”。年轻时,她不愿让作品显示出鲜明的乡土气息。而50岁这年,她完成了一部以村庄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宝水》。2023年8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乔叶凭借《宝水》摘得奖项,成为国内第一位...

经典人物 | 王振义——大爱济苍生

上世纪80年代,“爱情偶像剧”《血疑》热播,无数观众在惊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同时,也了解到白血病的凶险。白血病素有“血癌”之称,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临床表现最为凶险的一种类型,患者得病后死亡率极高。 同样也在这个时期,一个奇迹发生了:上...

经典人物 | 许倬云:《万古江河》

作者简介 许倬云,自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先后执教于我国台湾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许倬云著述等身,不但在中国文化史、社会史和中国上古史等领域有精深造诣,也娴熟西方历史,更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著有《求古编》《汉代农业...

经典人物 | 陈嘉映:《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作者简介 陈嘉映,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语言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

经典读本 | 陈年喜:《微尘》

作者简介 陈年喜,当代作家、诗人。他从29岁起开始做矿场爆破工,一直做了16年。因为长期的矿工生活,2000年,他被确诊患有尘肺病。多年的矿工场经历给了陈年喜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他把这些经历书写成了最为动人的诗篇,并于2016年获得第一届桂冠...

素材活用 | 融言入文的歌词

歌词,不仅仅是音乐的灵魂,更是我们表达情感、深化主题的得力助手。将歌词巧妙地融入写作中,既能增添文章的韵味,又能以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言辞,为我们的作文注入鲜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使论述更加生动有力。 阅尽诗篇读不完九州浩瀚,总有人持灯一盏守...

素材活用 | 议论文中运用多个比喻的精美语段

议论文运用多个比喻强化表达的情况极为常见。鲁迅用一系列比喻,将文化遗产的扬弃阐释得形象具体,使《拿来主义》成为论述传统文化继承的经典之作。多个比喻如繁花,既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又使观点更为鲜明具体。 摘抄笔记·运用对立的喻体强化...

素材活用 | 文学经典中的妙喻

法国著名作家贝纳尔·韦尔贝曾说:“一个老人辞世了,就像一座图书馆被烧毁了。”那寂灭于死亡火焰中的厚重书页就是经历。作家的伟大在于对经历的深刻反思,伟大的民族更视经历如珍宝,希望让后世通天人、法古今。 素材1: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

素材活用 | 细微之处见真章(四)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白话释义 清代诗人阮元在做浙江巡抚时,非常关心百姓以及农事,经常巡视民情,因此对浙江的山川形势比较熟悉。阮元在去吴兴(现在的浙江湖州)时,写了...

素材活用 | 让你的人生不同寻常

经典电影《死亡诗社》,曾荣获第62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金球奖提名等诸多荣誉。影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威尔顿预备学院,这所学校一向用传统方法来教育学生。然而,新来的文学老师基廷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但这引起了校方...

素材活用 | 舟从远方来

龙舟是中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现代大众体育运动,它蕴藏着中国独有的哲学智慧,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因子。龙舟也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资源,它诠释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民族信仰和文化心理,折射了沟通、包容、开放、共赢的中国智慧。它对于现代文明有着重...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成长

成长,于我而言,不是一首漫漫的小诗,亦不是一首悠扬婉转的歌曲。它藏在一本又一本的典籍里,浸在清新的墨香之中。翻开书来,字里行间都是我成长的印迹。 童年,成长是绿山墙农舍里的一抹阳光。 那是《绿山墙的安妮》,它在我心中,像松林间的明月,褐石上...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以客观,海纳百川

世界以它独有的方式慷慨给予,而人类则怀揣着各自的主观追求,在这纷繁复杂中探寻着前行的方向。我们常常被内心的“喜好”所牵引,偏爱赞美之词,乐于接纳顺耳之言,寻求思想的共鸣。然而,这样的偏好如同滤镜,让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变得片面而脆弱。如何穿透这...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打开书籍的门

暮春,余晖倾泻,桃花随风落在书扉之上,我轻轻拂去,书页也随之翻开。《李煜传》中千古词帝的生平浮现于眼前,指尖触摸文字,我竟打开了书籍的大门,穿越回五代。 七夕,月光似轻纱映射在庭院中,凄凉婉转的歌声传来。一抹寂寞的身影在梧桐树下,尽显凄惨。...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理想与现实

我希望自己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所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是指在看清了现实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是通过合理方式实现理想的一类人。然而,很多人可能认为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也不难。然而,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理想的消失...

校园原创作文征文 | 洞庭秋

四时皆所喜,唯爱洞庭秋。 正如郁达夫先生在《古都的秋》中所写的北国的秋天,是清,是静,是悲凉。于我,北国四季,每年的秋季都别具一番特色,但却远不及那一眼洞庭的秋色。 洞庭的秋是艳,是动,是带了愁绪的。 洞庭湖的色彩从不单调。从岳阳楼上遥岑远...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