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运用多个比喻的精美语段
作者: 陈晓华议论文运用多个比喻强化表达的情况极为常见。鲁迅用一系列比喻,将文化遗产的扬弃阐释得形象具体,使《拿来主义》成为论述传统文化继承的经典之作。多个比喻如繁花,既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又使观点更为鲜明具体。
摘抄笔记·运用对立的喻体强化观点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摘抄理由
要将艺术理论讲明白,作家常常借助比喻。为了阐述“人生的艺术化”这一概念,朱光潜先生运用了“伟大的雕像”和“不能‘成器’”这一组对立的喻体,突出了“性分与修养”的意义,为后文的进一步论证做好准备。此段运用形象迥异的两个喻体,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观点更为鲜明。
运用示例
与万物共情让人从浊世中突围,在宽广的天地间找到归属感。古往今来,多少人被围困于世俗之中不得脱身。他们或是被汹涌的暗流反复冲刷,或是被名利的阵风吹得晕头转向,或是在暗无天日的土壤中渐渐被腐蚀了灵魂。而陶渊明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正达到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他把眼界从与名利相关的小环境中抽离,放眼于天地间的大环境,更多地思考生命的规律、自我的存在,从而与自然气韵相通,成为一片永不凋零的绿叶,自由地汲取养分,吸取灵气,给后世带来淋漓诗意。——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欧阳偌琳
摘抄笔记·运用相关性的喻体揭示关联性
真正的舞蹈是一种恬静的表现,它受制于内心情感的深层节奏。人的情感不是突如其来的,它最初是酝酿着的,像种子里的生命一样,沉睡着,慢慢地,它才舒展开来。古希腊人懂得这种蕴含在运动中的持续性美感,它升华,展开,然后结束,而自始至终都表现出新生的意味。舞蹈,就其节奏而言,是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它就像太阳一样,落下去又永远会重新升起。——伊莎多拉·邓肯《谈深度》
摘抄理由
作为一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对舞蹈有着深刻的认知。她首先提出观点——“真正的舞蹈受制于内心情感的深层节奏”。接着,邓肯以种子为喻,用活泼灵动的语言揭示“情感节奏”具有不断生长发展的特征。随后以太阳为喻,表现舞蹈具有持续性美感,富有生命力。两个喻体有类似之处,使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显得具体鲜明。
运用示例
技术进步与城市化的推进像一列疾驰的火车,带领我们驶向未来。但与此同时,它的蒸汽与轰鸣模糊了我们对周围的感知——先是挡住树林,又挡住蓝天,最后挡住亲人的脸。渐渐地,我们忘记了来时的路,忘记了我们身处何处,亦不知该去往何方。最后终有一天,人类被蒸汽与轰鸣笼罩——前进成了非理性,没有目的、没有价值。但在这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平衡的重要性,学会在发展中寻找平衡,重拾生活的真正意义。——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兆丰
摘抄笔记·运用不同喻体表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当人们把语言当作工具使用的时候,它只是庞杂无序的什物,纷乱无际。而你离开它,你会思念它。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语言像血肉一样和人的心灵结为一体。或者说,这成了一枚钥匙。唯有通过它,可以走进童年、爱情和故乡。画家黄永玉七十多岁时回故乡江渚建一小楼。旧址塌朽,曾作乡民猪圈。黄的新楼得窗极多,共107窗,为的是多入村语,饱览乡情。大画家住在这里十分舒服,说“鸡鸣狗叫,都是温暖;吵架骂娘,融成乡音”。——鲍尔吉·原野《语言的故乡》
摘抄理由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表现了语言的三个特点:“庞杂无序的什物”是脱离了情感纯粹作为工具的语言,“血肉”是融入人们内心的语言,“钥匙”是将人们与童年、爱情和故乡联系起来的语言。三个比喻逐层深入,将语言与故乡的关系逐渐揭示出来。
运用示例
记忆连接着永恒的过去,如同手绳,将现在与过去的丝线汇聚在一起编织成型,扭曲、缠绕,即便断裂了,又可以再次连接。它又像故乡的花,永远灿烂美好地盛开在你心田的深处,参与构筑你的情感基础和精神秩序。即使你已离乡远行,在每一个暗香浮动的黄昏,在白天与黑夜的缝隙里,你也总会想起故乡月色下的那一片淡蓝色花海。于是,记忆便创造出了独属于你的“普鲁斯特时刻”,成为只有你能闻见的一种香气,悄悄带你回到过去的某个瞬间。——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张诺欣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