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作者: 吴正兵作者简介
陈嘉映,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语言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价值的理由》《走出唯一真理观》《从感觉开始》等。
作品介绍
陈嘉映精研现象学、语言哲学,善于从小词的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问题,并最终通达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就是那个古老的苏格拉底之问:“人应该如何生活?”本书正是陈嘉映结合当今时代,从感知、理知等概念辨析角度入手通达这一哲学之问的力作。
AI时代,我们如何思考人的位置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今天这个科学发展一往无前的时代,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人存在的意义。作为长期关注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哲学家,陈嘉映在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视角:从感觉开始,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
今天的一代,从小无不处于竞争的环境中,我们的人生道路变多了,却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这本书是一味清醒剂,让我们更清楚地认知自己,去明确我们应该走的人生路。
不管是研究现象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还是伦理学,“人应该如何生活”始终是陈嘉映思考的核心。人与动物有何区别?人的可贵之处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在这个世界生活?本书或许提供了你正在寻找的回答。
片段摘录
关于认知
1.不管怎么说,屈原了不起,墨子了不起,他们开创了理知时代,传说说的,不一定是真的。但他们比我们现在有些人强,我们在网上看到这个那个,都信,也不见得都信,专门信那些合乎自己心意的。
适用主题:信息茧房;挣脱困境;自我创新……
运用示例:陈嘉映在书中写道:“我们在网上看到这个那个,都信,也不见得都信,专门信那些合乎自己心意的。”何其讽刺。深陷信息茧房的我们,如果深陷于同类信息,就会沉溺于自己想看到的世界。当你感到舒服惬意,实则你已经被困于牢笼。“信息茧房”“信息圈层”由此更为坚固,终将招致不可估量的危害。
2.我觉得“自我认知”很多时候要跟他人产生某种连接,有的时候你能看到别人不得已的、那种很深层的东西,能够产生比较真实有效的连接。我觉得人之所以有虚伪的一面,就是因为他不想被看见,他肯定有恐惧,然后他才会伪装。但是他又想被看见,因为他是一个人,他想别人懂得他。
适用主题:认识自我;自省;表达……
运用示例:歌德说:“回到内心。”每当陷入纷繁尘世的困扰,他总能听到过去自我的呼唤,引领他重返内心。太多人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迷失,经历繁多,却被尘世蒙蔽,甚至难以面对自己。其实,在人生路途中,难免会被质疑,我们要坚持初心和理想,坚定走自己的路。
关于自我
1.你怎么选择人生道路,这是你自我的一部分,同时,你选定的道路也变成了自我的一部分。你年轻,可能体会不深,你的一生不是由一系列选择构成的,真正让你难以割舍的东西,反而是你被抛入的——你的家乡,你的祖国,你的家庭,你不期然撞上的人和事。它们以你不曾料想的方式构成了你的“自我”。
适用主题:自我之像;民族基因;家国情怀……
运用示例:陈嘉映说:“你的家乡,你的祖国,你的家庭,你不期然撞上的人和事。它们以你不曾料想的方式构成了你的‘自我’。”我深以为然。我们本身是家庭、故乡、家国、民族的具体反映,是我们构成了一个时代。新时代的风貌需要我们亲自掌握,要涵养“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志气,也要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
2.一个真实的自我不是要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包括进来,你其实也不可能总是真实地记住你所有的事情。自我认识有时像是自我揭露、自我惩罚,有它严厉的一面,但另外一面,你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可以建设起一个健康的自我。用流行的话说,你跟你自己达成某种和解,于是你更有力量去应对你现在面对的任务。
适用主题:理性认知,自勉改善;与自我和解……
运用示例: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到陆九渊“发明本心”的讨论,每个时代的哲人都在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认识自我意味着清楚认知自己的天赋秉性、优劣之处,从而制定方案策略,达到增强优势、改善弱势的目的。正如陈嘉映所说:“自我认识有时像是自我揭露、自我惩罚,有它严厉的一面。但另外一面,你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可以建设起一个健康的自我。”如今,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化成为时代的潮流,而我们,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会受到多元的冲击和考验,如若不能准确地认识自我,就容易流于庸俗,困于空虚。
关于时代
讲到信息流通得特别快,当然不只是让成功变得困难,我更关心的倒是让建设自我变得更加困难。我们现在有点远近不分,好像发生在纽约的事,发生在南非的事,就像发生在家门口一样,分不清哪些是跟我切身相关的。我们每个人现在的确需要下点功夫,把我们的关切重新组织一下,我们要了解全世界的事情,但我会建议把遥远世界的信息放到它适当的位置中去。当务之急是重新确立能够感知和能够接触的世界。
适用主题:学会筛选信息;节省注意力,建立信息知识体系……
运用示例:在如今多元的网络时代,爆炸式的信息渗入每个人的生活。可是,你真的需要那么多信息吗?陈嘉映对此认为:“我们每个人现在的确需要下点功夫,把我们的关切重新组织一下,我们要了解全世界的事情,但我会建议把遥远世界的信息放到它适当的位置中去。”事实上,过多的信息只会剥夺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身边的事情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也是能够有作为的。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