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人生不同寻常
经典电影《死亡诗社》,曾荣获第62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金球奖提名等诸多荣誉。影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威尔顿预备学院,这所学校一向用传统方法来教育学生。然而,新来的文学老师基廷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但这引起了校方的不满。最终,基廷老师被迫辞职。当他要离开时,学生们站上了课桌,喊出了“哦,船长,我的船长!”——这一幕,成为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场景之一。
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宏大的场面,也没有激烈的动作戏,但这并不妨碍其所具有的力量。在基廷老师和学生们追求思想自由和生命激情的努力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本色,那就是:热情、信念、理想、独立、自由、勇气!
主题一:信念
出镜人物:基廷老师
新老师基廷是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因为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他重新回到学院当了老师。他一身休闲西装,时常吹着欢快戏谑的口哨,步子轻盈而慵懒。他向学生们介绍自己:“美国诗人惠特曼悼念林肯时说‘喔,船长,我的船长……’,你们可以叫我船长,也可以叫我基廷先生。”第一堂课,他把学生们带到了校史陈列馆。他让孩子们凝视着过去的前辈,用心“倾听”他们的指引。他趴在男孩们的肩头,低声对他们说:“抓紧时间,孩子们,让你们的生命不同寻常。”这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基廷先生与这所学校的所有老师都不一样。
此后的每节课,基廷先生总有新花样:带着学生们走路,让每个人走出不同的步调;逼迫学生陶德当众作诗,将心底最真实的感受宣泄出来;他甚至让孩子们都站到桌子上,鼓励他们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然而,在那个时代,他的前卫思想并不被接受,最终,他被解雇了。但学生们以站在课桌上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希望——种植在他们思想里的自由之花,终将绽放。
素材点拨:信念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力量。孤独、失落、挫败、失望——这些刺骨的情绪往往在黑暗中蚕食着人心。而信念如同熊熊烈火,驱散寒冷与潮湿,带来希望与温暖。拥有信念的人总是沉着冷静,他们知道,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只要信念在,一切都还会回来。这正是基廷老师无畏前行的力量之源。
主题二:勇气
出镜人物:尼尔
尼尔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了威尔顿预备学院。入学后,父亲严格地管束着他的学校生活,在父亲面前,他永远是一个没有自主权,不能说“不”的孩子。就在循着父亲设定的道路走下去时,尼尔遇见了基廷老师。基廷老师把握生命、追求自我的教育思想,极大地触动了他。于是,一切都改变了。
尼尔重建了基廷年轻时组织过的死亡诗社。他带领同伴朗诵伟大诗人的作品,吹奏萨克斯管,交流彼此对生活的感想,表达爱和成长带来的美好感受。他们找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激情与勇气,尼尔更是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生命。
当热爱表演的尼尔决定去演舞台剧《仲夏夜之梦》时,他说:“我第一次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并且第一次决定要做什么,不被我父亲意见左右。”在基廷的鼓励下,尼尔成功地完成了演出。
素材点拨: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重重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来自父母、社会,甚至是我们自己。因此,在梦想实现之前,我们需要拥有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挑战,去克服困难。尼尔勇敢地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朋友们也受到他的鼓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而不是盲目地遵循别人的期望。
主题三:突破
出镜人物:托德
托德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他哥哥的骄人成绩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总是努力地学习,并以此为借口拒绝很多同伴们的活动。刚出场时,他的眼神羞怯不安。在第一堂课上,他写下了“Seizing the day(只争朝夕)”,但课后却将它撕毁了;他害怕在众人面前朗诵诗歌,拒绝加入同伴们的诗社。最后在基廷老师的启发与鼓舞下,他爆发了野兽般的号叫,还临场发挥创作了一首充满奇幻想象和深邃思想的诗,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托德自己都深受震撼。
当学校决定追究基廷老师的责任时,他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那最后喊出的一声“Oh,captain,my captain”,那站在桌子上与基廷老师告别的姿势,正是托德面对成年世界做出的第一个发自内心并且愿意承担后果的选择——人总是要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清楚认识自己。
素材点拨: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突破口,可是突破就像顽皮的灵感,虽没有固定的踪迹却总是会有迹可循。在托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转变。他从一个沉默寡言、循规蹈矩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的青年。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接触到更多的可能性,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金句摘录
我们都有一种被人接受的需要。但你们必须相信自己的信念独一无二,纵使别人可能认为它奇异或者不入流,纵使庸俗的大众可能会说,好烂。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击溃,以免在我弥留之际,发现自己从未真正活过。
孩子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等候起步的时间愈长,便愈不可能找到它。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人类天生充满激情。
运用示例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着选择,这些选择有时看似微不足道,却往往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方向。正如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的一句话,“树林里两条岔路,我选择人走得比较少的那条路,那里有天壤之别。如果你注意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步幅行走。”电影《死亡诗社》将这一精神演绎得入木三分,片中的学生们在成长中觉醒,意识到生命价值不在于盲从,而在于倾听内心,勇敢踏上个性化旅程。无论是弗罗斯特笔下探索未知的旅人,还是《死亡诗社》中寻求自我突破的学生,他们都以行动诠释了一个真谛:在纷繁的选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并坚持自我之路,即便它崎岖难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活出自我,绘就独特的人生画卷。
(编辑:王冠婷 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