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时间,胜过一切修饰
《少年时代》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编剧并执导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自2002年开拍,历经12年的精心制作,终于在2014年圣丹斯影展首映,并入围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导演林克莱特荣获最佳导演银熊奖。
这部影片记录了一个少年从6岁到18岁期间所经历的种种事件:从他小学时期不交作业的顽皮,到最终考入大学,迈出家门,开始独立生活。影片采用简单直接的叙事手法,没有科幻片的惊险刺激,也没有喜剧片的欢声笑语,却能在平淡中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面貌。
影片上映后,观众一方面对导演历时12年精心拍摄的毅力和艰辛表示敬佩,另一方面也开始追忆和反思自己逝去的童年美好时光,以及成长中的遗憾,进而思考何谓成长、如何成长、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命题。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即便是成年人也常常面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分裂挑战,更何况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少年。想到这一点,不得不感谢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让我们重新聚焦于那些关于成长的故事。
【成长素材】
“我是谁?”始终是哲学探讨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这个问题不过是那些逃避现实者自视清高的借口。然而,他们忽略了生存与生活的本质区别。作为生物,我们能够生存,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但作为人类,我们应当创造性地追求幸福。幸福,其实就存在于成为自己的过程中。
经典情节:梅森在与女友希娜分手后,和父亲进行了一次谈话:“就是说你要对你自己负责,不是你女朋友,不是妈妈,不是我……你必须用某种方式从这种包裹中脱离出来,以一技之长博得青睐……在你有了一技之长,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会有很多像你之前的女朋友一样的人排着队追你。我们当然不是为了要有人追求,才努力变成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而是,只有当我们成为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适用主题:自我实现;接纳真实的自己;自我认知;个人成长……
运用示例:成为自己和把握时间,这两者看似毫无关联,实则相辅相成。正如梅森在与父亲的谈话中所领悟到的,一个人必须对自己负责,脱离外界的依赖,以一技之长博得青睐。而这“一技之长”的获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只有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踏着时间的脚步不断努力,才能将时间的效用发挥到极致,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提升。因此,把握时间,不断磨砺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真谛。
【情感素材】
作家张洁在《祖母绿》里这样写道:“她(母亲)望着女儿(曾令儿)的背影,那背影渐渐远去,渐渐模糊,终于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她心里明白,女儿已经不属于她了,她属于她自己,属于她未来的生活和事业。”这份放手,不是失去,而是更深沉的爱,是母亲对女儿独立成长的祝福与期待。
经典情节:梅森考上大学,要离开家。他开心地收拾着行李,就像旅客离店一样,想带走一切东西。他丢掉了母亲一直保留的他第一次拍的照片,而母亲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凉低声啜泣。对梅森来讲,第一张照片的稚嫩永远书写不出他的骄傲,当然也不值得留念;而对母亲来说,孩子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个新阶段。
母亲说,我结婚,生子,离婚,努力工作养育孩子,在你们长大离开后,我本以为可以留下更多,可是我的生活似乎只剩下了一个葬礼。
适用主题:爱与陪伴;约束与自由;隔阂……
运用示例:孩子的成长,为何常常被视为一种计划已久的逃离?这令许多父母深感困惑与不舍。电影《少年时代》中,男主角梅森考上大学,满心欢喜地准备离开家,甚至丢弃了母亲珍藏的第一次拍照的珍贵记忆,这无疑让母亲心痛不已。每个少年心中都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对约束的抗拒。但爱与自由并非水火不容,孩子无需将父母的爱视为束缚。正如母亲用她的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孩子也应在父母需要时,给予他们温暖的陪伴。让爱成为连接两代人的桥梁,而非隔阂的深渊。
【细节素材】
时间是一个很神奇的事物。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是不一样的,但对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感受却是共通的,有很多事情在当下是无法完全接受和理解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重新把这些事情掰碎了细细回味,无数次地复盘和审视,获得感受。
经典情节:这部描写了“一个普通男孩6到18岁的人生”的电影,它的主角,准确地说并不是男孩,而是“时间”。影片中,随处可见的都是时间留下的印记:主角们的通讯设备,从翻盖手机到iPhone4;新千年流行金曲大串烧般的OST;爸爸开的车从古董GTO变成了新款SUV……但最让人唏嘘的,还是角色本身的外形,在12年的时间里真的成长、改变了。其中,妈妈的变化最让人感同身受,她由瘦变胖又由胖变瘦,努力地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皱纹悄悄地爬上了她的眼角……
适用主题:时间的力量;时代的变迁;真实……
运用示例:电影《少年时代》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时间那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展现得栩栩如生。从翻盖手机那复古韵味的消逝,到智能手机智能互联新时代的崛起,这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的一次次飞跃,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的一次次深刻重塑。时间,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以其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在社会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引领我们在变化中敏锐地感知时代的律动,在挑战中勇敢地汲取成长的力量,共同编织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
【延伸素材】
没有哪位电影制作人像理查德·林克莱特那样对时间如此着迷。他的六部作品——《都市浪人》《年少轻狂》《磁带》,以及《爱在日出日落前》三部曲的故事均在一天之内展开,其中《磁带》更是与现实时间同步。在他的镜头下,电影不再仅仅是展现时间,而是化身为时间本身。那些无需借助化妆或特效来呈现的青春痘和鱼尾纹,彰显了时间真正的魔力,让生命在银幕上显得真实、温馨而又残酷。
有人说,若非经过如此漫长的岁月拍摄,《少年时代》不会拥有这般魅力。的确,正如手工制品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其工艺精湛,更因为它融入了时间——这个世界上唯一无法被复制的东西。也正因如此,跨越18年拍摄的“爱在”系列电影才能那样打动人心,《少年时代》注定会成为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适用主题:信念;坚持;想和做……
运用示例:成功的人中,很大部分是那些能够坚守梦想的人。正如电影制作人理查德·林克莱特,他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坚持每年召集同一群演员,只为拍摄《少年时代》。路是人走出来的,只有往前走,才能走得远。他不仅仅有一个拍摄一部关于时间流逝的电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地将这个梦想付诸实践。而不是你看到前面有路,就已经达到那里了。毕竟想和做不是一回事,看到和得到也不是一回事。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坚持,最终让《少年时代》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花开结果。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