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叶——手拿放大镜也要高考“圆梦”

2024年6月,全国共有15名盲人考生参加了高考。高考最后一科考试结束铃响时,视障考生赵剑叶仍在一个人的考场里“战斗”,按规定,他的考试时间可延长30%。最后,这位手执放大镜备考的男孩顺利完成了高考。

人物解读

角度一:梦想与坚持。

赵剑叶6岁时视力突然下降,经诊断后被确诊为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但他并未放弃求学之路,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读书,后进入南通第一中学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实现了自己的高考梦想。

角度二:自我超越。

随着年级的逐渐增长,赵剑叶愈发感受到了挑战。课本上的内容日益丰富,知识点愈发密集,这要求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致地消化与吸收。然而,他并未被这些困难所困扰,更未让自身的局限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凭借着坚定的意志,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超越了自我。

角度三:教育公平与社会关怀。

高考在即,在赵剑叶妈妈的申请下,教育考试院为赵剑叶安排了单独考场。这位目前视力约为0.05的少年,在从小求学路上的最佳搭档——放大镜的帮助下,顺利完成高考。这种关怀,不仅帮助赵剑叶实现了高考梦想,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运用示例:“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赵剑叶虽视力有限,但他的梦想却无限。手中的放大镜,是他实现梦想的武器。面对逆境,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面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在逆境中拼搏的价值和意义。逆境不是绊脚石,而是成长的催化剂。在逆境中拼搏后,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更加坚定地追求梦想。

(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