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知与行”导写

作者: 吴国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王充《论衡·超奇》:“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是王充《论衡》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人们之所以重视通人,就是看重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句话有三个关键信息——“通者”“贵”“能用”。“通者”,就是我们说的通达之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贵”,代表在时代、历史、社会中发挥出来的作用与价值;“能用”,代表实实在在的效果。王充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理论的现实效果,再丰富的知识、再完美的理论,如果不能在现实中发挥作用,也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把“用”作为作文的关键点来写,与之相配套的可以是学习,如“学以致用”;可以是理论,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是经验,如“老经验与新问题”。无论哪一种,都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在实践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就是正确的、适合的;如果发挥不了作用,或作用不明显,就是失败的或不完善的。

文题强调“知与行”的统一。

从近代以后时人“诸路皆走不通”“百事不如人”“中国人能近代化吗”的无奈喟叹,到百余年来中国人的精神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悲观变为乐观、由自卑变为自强,再到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正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一个结论格外分明——“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经典素材

1.孔子十分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对弟子们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让他处理政务,却办不通;让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谈判。虽然学了很多,有什么用呢?”又说,“规劝的话,谁都会认真听从,点头表示同意,但关键是要按照别人提出的意见去行动,去改正自己错误的方式方法。赞扬的话,谁听了都会表示高兴,但关键是你能否冷静下来,认真分析这些赞扬的话语中,有哪些是你真正做到位的地方,有哪些其实是别人过分的赞誉,如果能这样思考问题,那就十分可贵了。”

2.王阳明是“知行合一”理论的首倡者,也是这一理论的伟大践行者。江西会讲时,当地一个政府官员很崇拜阳明心学,可是他很沮丧地说:“我公务繁忙,真是没有时间去学习啊。”王阳明说:“我为什么让你脱离公务而学习呢?你既然有工作,那就在工作上去修行,这才是真的修行。我就以审案为例:你审案时不能带有情绪,不能因为被告强词夺理就大怒;也不能因为他送礼了,就宽恕他的罪行;也不能因为他甜言蜜语而欢喜;也不能因为有人托你惩治嫌疑人,你就真去惩治。总之,必须秉承公正的内心来做事。如果你离开工作专门来修行,那就成了水中捞月,永远扑空。”

例文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河北省唐山一中  王童

学习,是每个人终身都要去做的一件事。此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但只把学习当作一件机械性重复的任务,就会导致“纸上得来终觉浅”。相反,一旦“绝知此事要躬行”,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就是真正做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深入学习让“明体达用”有了可能,实践运用则是“体用贯通”的前提保证。

深入学习是明体达用的前提。朱熹有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学习得越深入,了解得越透彻,使用起来才能越通达。周恩来先生苦心求学,“面壁十年图破壁”;东晋大画家顾恺之醉心于绘画艺术,精益求精,才绘出一幅幅惊世之作;唐代诗人贾岛为了琢磨诗作花费三年时间,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想要做到“明体达用”,最根本的是先“明体”,深入学习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深入学习不是变成两脚书橱。信息不等于知识,收藏不等于学习,阅读不等于思考,储存不等于掌握。只有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并通过不断地反馈来修正和完善,知识才能转化为个人的能力。缺乏实践,思考就会变得空洞无物,言语将沦为空谈,行动也将变得盲目而缺乏智慧。结果就如同“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样的人,虽然在表面上可能显得博学多才,实际上却空洞无物,对个人、对群体、对国家、对时代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实践运用是体用贯通的保证。人们之所以尊崇那些“通”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如王充所言:“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无论是航天研究团队将知识应用于航天飞行,实现中国人的“太空之家”梦想;还是钱七虎先生将毕生所学奉献给“保卫祖国”的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抑或大国工匠将技艺于指尖绽放,激活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都证明了实践运用的重要性。

科学的理论并非空洞的文字,而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无论是书本上精心提炼的知识,还是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实现“明体达用”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真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评点:作者敏锐地抓住“用”这个关键信息,联系到时代新词“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让文章在开头就有一种新鲜的时代感。文章以“深入学习”为“明体达用”的可能,以实践运用为“体用贯通”的前提保证,为后文分条阐述做了铺垫。全文内容丰富,有名言警句,有古代人物也有现代人物;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语言鲜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直接引用了《反对党八股》,体现了作者对教材素材的熟练掌握。

(编辑:于智博)

上一篇: 材料作文“行善”导写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